返回第一三九章官道神道(第3/4页)  元始诸天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霸、礼乐崩坏之时,南方一小小诸侯国。

    虽于国言之,当阳县小到了极点,但对于县而言,已可列入天下诸县前百之数。

    历经千载岁月,如今籍有一万一千户,合计约民四万口,是当之无愧的大县、上县。

    既然当阳有着如斯底蕴,当阳城隍自然也顺势水涨船高,是金华府有数的肥缺之一。

    荀少彧踏入城隍法域之时,一道无形的波澜,轻轻扫过法域上下。

    一枚枚铜铃轻声摇晃,一时间有千千万万铜铃,一齐颤动着。

    城隍法域周长五百丈有余,虽为城隍官邸,也是一方城邸,镇压着当阳周边的恶鬼,乃至于修行人。

    执兵甲五百,掌阴吏二十五,地祗地官一十三。

    “位继当阳城隍,可谓一步登天,根基稳固矣!”

    他面带笑意,默默抚着公案,呓语轻吟着。

    荀少彧能从一介村土地,一步步谋划算计,由从品、正品之位,爬到了从七品高位,有了封疆一方的资格。

    看似这不过几载功夫,但这其间所耗的心力,又有几人能知的。

    自身能力是有的,但若非得贵人赏识提携,他也不能几度迁升,积累、厚实了自家的资历。

    神道似炉,神律似狱,其间虽不至于一成不变,但除非上三品大神们骤然变动。或是各大派系争斗血拼,致得多方神位动荡,诸神各失其位。

    否则神道中人,其神位千年不更万世不易,都只若寻常之事而已。

    所以,在局势平稳的当下,荀少彧能以寥寥之念,稳坐一地城隍位置,遍数诺大江南三州十三府,也是有名的神道新贵了。

    “下官,参见城隍老爷,”

    法域大堂中,一位位六司判官,乡、村土地等正从神位者,都向着公案前的荀少彧,躬身作揖。

    哪怕是心怀觊觎者,此时面对荀少彧煌煌锋芒,以及他执掌的那一道神道敕命,都要小心翼翼,俯首帖耳着等候上令。

    大堂公案之上,一枚城隍印宝流动着赤红云气,涓涓赤云固然看不真切,但一丝半缕的威严气机,就让人毋敢直视。

    这就是荀少彧,正位城隍的依凭。从七品到正七品的过度,虽然缓缓慢慢,却又着实坚定之极,大有水滴石穿之势。

    有着一县之地的气运,荀少彧正七品位格的升华,似乎愈发的简单明了。

    数万黎庶云气升腾,似狮虎一般,亦似苍鹰一般,变化中交替着,一一落入荀少彧的本命气中。

    点滴力量的汇集,荀少彧眸光开阖,也泛着非凡的威慑力度。

    两方世界的时间差异,前一刻的荀少彧,还意气风发的征伐蛮人,下一刻的他,已然稳坐高堂,接受众多下属朝拜。

    “没想到,这方世界竟然让第二神魂发展至斯”

    荀少彧眉目无喜无悲,一如既往的高似幽谷。

    所谓的第二神魂,就是他强自斩下的一缕神魂,寄托了此方世界的神位。虽然平时处世之道,略显呆滞板正。但五载治理水患之功,也是得了一位正四品大神的赏识,神途一番坦顺。甚至只用了几载之功,这一丝神魂经过众生愿力,已然成长到不弱于荀少彧自身强度。

    而且,因为这一丝神魂,本就是同根同源,一经融入荀少彧本身,受得神魂滋养,他的真灵反而愈发凝炼。

    “城隍爷,请观当阳县一年的册、账、簿。”

    纠察司判官静候荀少彧落座,自袖袍中拾出数卷书册,高高举起着,向荀少彧献出。

    这新任城隍上位,由纠察司官一并列出历年积存公务,是为历年以来常理。

    也是让城隍上官,借此机会掌握县中实政,而不至受人蒙蔽的一种妥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