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四十五章 最肥的猎物(第1/4页)  明末大权臣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快更新明末大权臣最新章节!

    第三百四十五章 最肥的猎物

    南海子不是海,而是永定河畔的一片天然湿地,又名南苑,从辽金时代就成为皇家专用的猎场。

    这一带视野开阔泉林密布,羊獐狼狐遍地走,燕雀鸭鹅满天飞,是优良的天然猎场。

    虽然野生动物数量众多,但经过几个朝代好几百年的猎杀,尤其是从元代开始,因为黄金家族总是频繁的进行大规模的狩猎活动,各种飞禽走兽逐渐稀疏,数量越来越少,不得不专门设置了一个衙门,用来饲养各种各样的动物,等到狩猎的时候再投放到猎苑之内供那些个皇亲国戚达官贵人猎杀取乐。

    自从摄政王决定狩猎之后,有司官员抓紧时间进行布置,先是在猎苑一带进行戒严,驱赶所有闲杂人等。然后投放大量的跑獾走狐,大雁野鸭等飞禽走兽……

    在南苑猎场的北端的,刚刚积蓄起来的雨水已形成一个不大不小的“湖泊”,湖畔地带的树木杂草被砍伐一空,泥泞的空地上垫上了新铺的粉土,然后夯实压平,又专门铺上了羊绒毡毯,还搭起了一座蒙古样式的开口帐篷。

    帐篷的前后用栏杆高高挑起,四下通透视野良好,中间支开了几张餐桌,旁边左右并排摆着两张马凳式的坐。远处烟气缭绕,那是小苏拉们提前点起的熏香,用来驱散密密麻麻的蚊蝇虫蚁……

    稍近处,二十几个御厨和百十个帮灶正在忙忙碌碌,把刚刚送过来的猎物制成新鲜的美味,外围则站立着一队队手持刀枪弓弩的侍卫!

    数量众多的在京宗室和八旗子弟,拿出了看家的本领,一个个纵马奔驰往来呼啸,卖弄着自己的骑射之功,每杀死一只猎物就会兴高采烈的高喊着“为皇上和摄政王献礼”的口号送过来。

    所谓的狩猎,更多是一种军事演习性质的集体活动,最大的作用就是彰显尚武精神,重振八旗骑射之功。每一个猎手都希望能在皇上和摄政王面前一展风采拔个头筹,一来是为了给家族增光添彩,再者则是为了给皇上和摄政王留下一个好印象。

    顺治皇帝的年纪太小,又是第一次亲自参与这样子的围猎活动,充满了好心,总有种跃跃欲试的冲动,尤其是那些堆积如山的猎物,让他越发的冲这场狩猎满怀信心。

    和皇帝的态度完全相反,摄政王多尔衮却对那越来越多的猎物毫无兴趣,甚至嗤之以鼻,用非常不屑的口吻说道:“瞧瞧都是些什么玩意儿?跑不掉的兔子,飞不起来的大雁,几只杂毛狐已算是大型猎物了,真是丢人现眼……当年我和太祖武皇帝出猎的时候,杀虎豹猎猪熊,那才真的有意思……”

    多尔衮这话说的太对了,现在的狩猎和当年在关外之时的狩猎根本就不是一个概念,简直就是天壤之别。

    为了讨和这些个身份极其尊贵的“猎人”们,有司官员会特意在猎物身上先做点手脚,然后再投放到猎场之内。比如说事先扭断兔子的一条腿,或者是剪下野鸭、大雁翅膀上的长翎,种种手段不一而足。最根本的宗旨就是让行动敏捷的猎物既跑不快也飞不高,好让猎人们轻而易举就能“满载而归”。

    除了在猎物身上做手脚之外,还专门准备了许许多多的绳扣、猎等专用工具,把猎物们驱赶到一个狭小的区域,然后才让那些兴致勃勃的猎手们去随便补几箭……

    每一个猎手都是全副武装,骑乘快马手持刀弓,甚至还有很多随从,一个个牵着成群的猎狗架着海东青,这还是打猎吗?

    这样的打猎方式一点考验性都没有,和直接钻进鸡窝杀几只老母鸡有什么分别?

    在多尔衮小时候,深入茫茫群山,纯以刀弓猎杀熊虎,不仅能够锻炼人的体魄和勇气,还能训练处分进合击逗引埋伏等等作战技能。

    多尔衮完全有资格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