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百五十三章 新式火炮(第2/3页)  晚明霸业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了上去,为徐梁拉住辔头。

    徐梁翻身下马:“汤先生这可不是您的风格,这么着急忙慌的把朕找来是怎么了?是与技工学校合作的没良心炮成型了吗?”

    “陛下!”汤若望不可抑制地浑身颤抖,叫道:“不是没良心炮,是其他的发现,这绝对是这个时代最伟大的发现!是主对大明播下的福音!”

    徐梁一怔,将缰绳抛给上前迎接的下人:“去里面说。”他又朝邵一峰招了招手,低声道:“让小砚台带人来。”

    邵一峰有些意外,转身朝另一个侍卫走去。耳语两句。那侍卫勒转马头,快马加鞭,又往城里去了。

    徐梁看了一眼汤若望,读出了他的疑惑。只是笑道:“走,咱们进去。”

    这座形如军堡的寨子早已经中门大开,迎了徐梁一行人进去。

    整座寨子分成工坊区、住宅区、研究区,正如一个被分成三块的大饼。徐梁信步跟着汤若望进了研究区主楼,却没有进布置舒适的客堂,而是直入地下大厅。

    这间地下大厅深入地下一丈有余,灯火通明,是炮厂收存重要物品,防人偷窥窃听的保密室。后世人以为明朝人没有技术专利的概念,所以也就没有技术保密的意识。那只是轻视古人的生活智慧。

    文人和工匠远比军人更知道保密的意义重大。故而工匠不会轻易泄露自己的手艺。文人编写出的火器籍,也会故意将泰西的度量衡单位写成大明制式,却不进行数据换算。更或者直接模糊其词,只说大略不论细节。所以要靠明人的技术籍制造火炮或者炼钢,与缘木求鱼无异。

    “陛下请看。”汤若望激动道。

    地下大厅里灯火通明,中间摆放着一尊火炮,一眼可知就是小口径的红衣炮。

    徐梁绕着这火炮饶了两圈,伸手摸了摸光滑的炮身,张开虎口比了比炮口的口径,疑惑道:“这炮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陛下,这炮虽然只能发射四磅的炮弹,却是一个全新时代到来的宣言。”汤若望激动道:“因为它的特别不是因为炮本身。而是一种全新的铸造法!陛下,您恐怕完全无法相信,从投入实验到生产出这第一尊火炮,只用了两个月的时间!两个月啊,陛下!而且只要有足够的材料,完全可以做到每范日产一尊火炮的生产速度!”

    徐梁脸上平静如水,并没有被汤若望高亢和激动的声音感染。他再次摸了摸光滑的炮身,道:“是谁做出来的?让他来见我。”如果这炮试制了两个月,那启动实验的肯定另有其人。

    汤若望显然被徐梁的态度打击了,内心中的熊熊烈火瞬间熄灭,平复了往日的声音,失落道:“遵命。”

    徐梁目送汤若望上楼,蹲下身,铁腥味混杂着硫磺味冲入了他的鼻腔。从炮身上看,果然看不见一个气孔沙眼,的确是一尊合格的火炮。

    每范日产一尊……如此说来这模具是可以重复使用……铁范铸炮?

    徐梁想起前世中的一次参观,似乎是在鸦片战争前由一个县官发明了铁范铸炮,在一个月里生产了一百余门火炮,领先西方三四十年。因为这种难得的领先记录,铁模铸炮法被人为抬高了许多。实际上西方当时走的是锻造路线,很快就要上马高吨位水压机了,自然不会再回到铸造法的路子上来。

    不过回到明末这个时间节点上,高质高产的铁模铸炮绝对是神器!徐梁激动之余也有些惭愧,如此重要、高效的技术手段,自己竟然没有想到。想想看,鸦片战争前的材料科学和铸造工艺,比之现在只弱不强,只要舍得投入,必然能够复制。

    “邵一峰。”徐梁轻声道。

    “在!”

    “派人去守住门户,不许出入,等小砚台的人到了之后将这里彻底围起来。”徐梁道:“再,派人去调两个团的骑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