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问题,我懂得我们不能守着那些腐朽思想过日子,我懂得我们们应该发展的思考,爸,我明白你们老一辈对红旗厂有这很深的感情,但是,感情不能代表实际,是,我们不能亏待那些跟红旗厂一起成长起来的叔叔大爷,但是,当我们需要轻装上阵,快步走甚至跑起来的时候,就必须把一些陈旧的东西扔掉,这个您难道不明白吗?”
好一会儿,唐成东才弄明白,闯进规意识的这几位,都是红旗厂第二代甚至第三代的子弟,他们从小在红旗厂长大,对红旗厂不可能没有感情,但是,他们却跟老一辈的人不一样,他们能够正眼看世界,能够主动地寻找差距、查找不足,这些年来,他们也想着如何重振红旗厂的雄风,重建红旗厂的光辉,但是,在策略和方式上跟老一代的人格格不入,矛盾越来越深。
比如说,他们希望能够将所有离退休人员从工厂负责养老,推向社保中心,由国家养老,老董他们说这些老人为红旗厂劳动了一辈子,那样会寒了他们的心,闹得不欢而散。
比如说,他们希望派人出去,广泛考察市场,即使没办法进行技改和设备改造,但全国市场这么大,总有一个缝隙需要他们这种更加“原生态”的初级产品,老董他们说那不会有效果,现在的市场跟他们以前的市场不一样,而且,他们也不知道该去找谁来订单。
比如说,他们希望出售一部分土地,换取一部分现金,将设备进行简单的改造,以适应目前的市场需求,让厂子先转起来,咯啊哦定他们认为,有钱了也应该先给那些离退休的老人们报销医药费什么的,不能亏待这些老人,照顾每一个人,这是红旗厂的传统,要守着传统不能丢。
……
可笑吧?就是这样一群老顽固、老古董、老脑筋,打着坚守的旗号,却不思进取,瞻前顾后,死死压制住了那些有改革想法的少壮派,这才导致,直到现在红旗厂也没能有丝毫好转的迹象。
浓眉大眼的男子是老董的儿子董青树,从小十几岁就在红旗厂上班,可以说见证了红旗厂的改制、繁荣和衰败,红旗公司实施倒闭之后,他曾经约了好几个伙伴到南方的大纺织厂、先进纺织厂工作了两年多。
那两年他们吃苦耐劳、任劳任怨,真的是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他们就一个心思,人家的繁殖场为啥那么能偶那么红火,他们不服。
那两年的经理让他们明白,红旗厂最大的问题就是还是计划经济体制的那一套,第一,负担过重,比如那些退休人员,第二,拉不下脸搞销售,还是那个等着客户上门的老脑筋;第三,不想着技术创新与市场同步,只想吃老本,得过且过,只看表面繁荣,不知道未雨绸缪、居安思危。
他们从南方回来后,曾经制作了一份计划,想把红旗厂改造一番,就因为需要贷款二百万,就被老董死死的压住了,怎么说,就是一句话,没钱!
“唐县长,红旗厂不缺真心为工厂考虑的人,就说我爸他们,也是真心为工厂考虑的,但是,他们这些老人思想太僵化,根本不会往前看,我们这些年轻的,有什么意见建议,他们总是不听,我们确实没办法。”
“你说你又计划,能不能把这份计划给我看看?”
“好,没问题,这段时间,我们又改了两次,我们真的有信心让红旗厂活过来。”
“改了两次?小兔崽子,你怎么不拿来给我看看?”
“爸,给你看有意思啊?你就会通过让我们放手去干吗?”
唐成东看着这一对父子,他们两父子的争执,就是新旧两种思维的矛盾体现,现在这时候,他暂时不方便说什么,他把希望寄托缘分计划。
如果董青树这份计划真有一定的可操作性,他愿意带着这份计划去给红旗厂找婆家,依靠红旗厂自己得力量,想让它快速恢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