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两百一十一章 吴伟业与江阴两英雄(第1/2页)  残明虎啸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不说因为十几个官员被刑部羁押,各地奏章雪片般飞入京中的抱不平,曹化淳收拾好该带的东西,马上上路了。

    伴随他的还有好几家勋贵,他们都受邀前往山西投资煤矿的,当然西山那边还有一批勋贵,可提供技术的是陈子强,故而满朝勋贵一股脑的支持他。

    可这次支持却是坑苦了陈子强,他也没想到这些人会自作主张,上奏勋贵的产业全部纳税,他还没做好商人纳税的准备,只不过是想让新生的煤矿业先行一步。

    这样不会引起大的反弹,可勋贵这一上奏,天下的商人炸开锅了,虽然没提商人跟着纳税,可张世泽那番话传了出去。

    秦淮河中一艘花船上,几位士子义愤填膺的拍案叫骂道:“他英国公想干什么,这天底下只有他们武勋忠心吗?笑话,大明投降鞑子的武将还少吗?从李永芳开始,辽东投降了多少将领,我说大家齐心一点啊,上书弹劾他们才是。”

    另一个士子幽幽地说:“要我说这事的起因是平江侯,好好的你自己赚了银子就算了,上书什么煤炭纳税,他要纳税了,得了好处的勋贵自然跟上,他们现在可是抱成团了啊。”

    夹杂在那些士子中间的名妓卞玉京娇声说道:“你们说的平江侯可不仅是武勋啊,他是正经的文臣,是你们前辈啊。”

    “跟他同列文坛有辱斯文,他算什么文人,一个举人而已。”

    一位士子拍案而起,讥诮地叫嚣着,却不料声音太大了,隔壁一艘花船上,徐尔墨今天正在接待几位朋友,听到隔壁的吵闹声,大家凝神静听。

    听到这话别人尚可,徐尔墨忍不住了,哈哈笑道:“一个举人而已,不知说这话的可是进士及第的大人啊。”

    这话传入这边,说话的人顿时满脸通红,他一个秀才质疑举人的功名,这被传出去只能被人当笑话。

    边上的同伴见他受窘,马上反唇相讥道:“隔壁又是哪位高人,自己是什么身份怎么不敢提啊,在下不才也是生员,阁下恐怕连童生也不是吧。”

    这大白天的能在花船上的除了士子只有商人,士子一般都高谈阔论,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厉害似的。

    而徐尔墨的船上静悄悄的,显然隔壁认为他们是商人,或者闲杂的纨绔才是,故而想用秀才的身份笑话对方。

    徐尔墨今天请的两个客人,是陈子强早就告知他注意的人才,虽文名不显,但却是铁骨铮铮的好汉。

    这两位正是历史上江阴三公的另两位,江阴县训导冯厚敦,和江阴县典史陈明遇,阎应元因是北方人,还没到江阴县之前就被陈子强挖掘提拔,这两位是南方人,一直在江苏一代,陈子强见不到他们。

    冯厚敦是镇江金坛人,字培卿,今年刚刚上任训导一职,也是进士出身的从七品官员,负责县里面的生员教育,正是秀才们的老师。

    陈明遇就差多了,他不是官只是吏员,典史是一个县的刑名缉捕等头领,但又与普通的吏员不同,明朝的县典史不是地方委任的,而是经过吏部铨选出来的从九品官吏。

    也要有举人的功名才能入选,典史类似于汉代的县尉,汉代以后县尉一职时而设置,时而废除,因为跟县丞同级,一个县里面不需要那么多官员。

    故而到了明朝,明太祖全面废除县尉这官职,改为吏员来担任,这就是典史了,故而典史应该说是吏头官尾。

    两人同在一个县,性情又相投,故而相交莫逆,前段时间徐尔墨去江阴县办事,想到陈子强交代过这两人是人才,故而顺路去拜访他们。

    徐家是阁老的家庭,加上如今徐光启的三个学生都是名重一方,两个巡抚,一个侍郎,徐尔墨来访,让两人受宠若惊。

    三人交谈后更是觉得相见恨晚,故而徐尔墨回去后,这次两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