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154章 审计南京(第3/4页)  崇祯十五年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候,总把祖制挂在嘴边,以劝谏皇帝,现在皇帝派太监出宫,正是承袭祖制,他们又有什么好反对的呢?又或者说,如果他们执意反对,那是不是就意味着祖制并非是一定正确和不可反对的呢?

    不管怎样,群臣都是陷入矛盾。

    “卿等不必再上疏了,韩赞周虽然是去了南京,但不再是南京镇守太监,在他之后,还会有更多的内廷之人赶赴南京,他们的任务只是一个,那就是审计南京户部,兵部,工部,应天府,松江府,苏州府,杭州府最近三年的内外开销和账本账册,以彻底执行新朝的预算、审核、究责的制度。”

    “另,加右佥都御史、查盐钦差左懋第为南京都察院左都御史!”

    听到此,群臣这才明白,原来陛下放出韩赞周,并且在宫中编排人手,并不是要重启镇守太监和监事太监的制度,而是要来一次审计,在京师北京之外,对大明的财税重地,副都南直隶来一次大审查!

    一直以来,两京户部都有很多烂账藏于其中,有的是理不了,有的是没银子理,一来二去,渐渐就成了惯例,很多账目都成了死账,账本存留的银子,银库里却是一两也没有,粮仓亦然,历任的内阁首辅对此都是心知肚明,但因为牵扯太广,一旦彻查,必然牵动全国,在内外战事频频,局势不稳的情况下,谁也不敢妄动,隆武帝继位之初,就下旨要各地官员清点治下的粮仓银库,补足亏空,厘清责任,到现在一年半的时间过去了,各地官员陆陆续续的回奏,说已经完成朝廷交下的任务。

    但其间有多少真,多少假,就没有人知道了,但以大明官员的尿性,其间的猫腻一定不会少。

    过去户部都察院也会有专人查账,但彼此同僚,上下一体,大多数时候都是雷声大雨点小,最后杀几个小官向朝廷交代,然后不了了之,可这一次不同了,陛下不但从北京调了户部尚书傅永淳前往南京赴任,加了左懋第南京左都御史,更是派出了内廷审计司。

    审计司的人不是士子出身,他们原本都是宫中的品级太监,和文官历来是两个系统,自从隆武陛下登基,压制内廷一来,他们的权利受到了很大的限制,现在有机会到江南查账,自然是不会轻易放过。

    这一来,很多假帐和江南官场乌七八糟的事情,怕是要被翻出来了。

    一旦翻出,南直隶官场,必有一场大震动。

    ……

    “陛下整顿吏治,毫无迟疑,京察和审计这两把刀子一插,不知道多少人要乌纱不保?又不知道有多少人要人头落地啊?”

    “是啊,有好戏看了。”

    京师酒楼茶馆,百姓议论纷纷。

    ……

    消息传到南直隶。

    南直隶上下官员都是不安,连带着一些士绅也忐忑起来。

    “左阎王、懋抄家要到南京了,这可怎么办?”

    “慌什么?该补的补,该除的除,就算他是阎王,抓不到证据也奈我们莫何!你们几个,抓紧时间再把账目给本官过一遍,决不许出现任何差错。”

    “可还有内廷审计司呢,他们可是宫里的人……”

    “宫里的人更好办,把银子准备好就可以了。”

    ……

    二月。

    天气依然极冷。

    这一天,又一道奏疏在朝中掀起波澜,那就是新到任不久的四川巡抚方孔炤弹劾蜀王朱至澍纵容家丁,欺行霸市,垄断丝绵,更殴打官差。

    消息一出,朝堂立刻哗然。

    已经很多年没有地方巡抚弹劾在地藩王了。

    方孔炤是第一个。

    上一次被朝廷整治的是唐王朱聿键,但当时并非是弹劾,而是实情实报,说唐王私自募兵,向京师勤王去了,崇祯帝听了震怒,立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