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十一章走马灯(2)(第1/2页)  最强大明帝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祝枝山字允明,与唐伯虎同为吴门四才子之一。祝枝山的祖父祝颢以书法闻名苏州,官至布政使右参政,可以说祝家也算是官宦人家,再加上家中浓厚的书法氛围,使得祝枝山从小就受到熏陶,五岁时就能写一尺见方的大字,九岁就会作诗,成为闻名远近的神童。

    三十三岁时祝枝山考中举人,一时成为成为苏州年轻读书人的翘楚。自从考中举人后,祝枝山的好运就像终结一般,祝枝山一生七试礼部,最后才得了个七品知县。

    虽然祝枝山在科举上受到了几次挫折,但他为人风趣洒脱,好游山玩水而不拘小节,因此在当地的读书人中人缘极好,唐伯虎c沈周c刘珏c都灵等苏州名士都是他的知交好友。

    自从唐伯虎隐居桃花坞里闭门不出,让人对宣称自己以在九泉路上。祝枝山就意兴阑珊,郁郁寡欢。尽不小心得了肠痈,痛不欲生。但老妻在旁,不忍早其离去,儿女四处求医问药,终日与药石为伴。病情时好时坏,拖拖拉拉,已有年余。

    几经辗转,终于找到了连江医院。李大夫尽用华佗之术,开腹割除那无用之物。几月修养身体已大好,这几天时常有弟子过来看望。

    祝枝山以书法闻名苏州,因此很多年轻的学子都想登门拜师,不过祝枝山虽然性情随和,也经常指点别人书法上的不足,但对收弟子却是很严格。

    这些弟子中贫富不一,送礼也各不相同,有钱的学生,送的都是名贵的字画古玩等,没钱的学生送的寿礼却都很是平常,就将自己写的一篇诗词送上,祝枝山也没有半分嫌弃,依然笑呵呵的夸奖几句收下,对于他来说,无论礼物是什么,都是学生的一片心意,只要心意到了就行,至于礼物的贵贱根本无所谓。

    “进来坐吧!等我写完这一段。”祝枝山感觉有人进来了,但是他却没有抬头看来人是谁,“礼物就不要拿出来了,病房都放不下了。等下带回去,赈济下外面的灾民。”

    虽然祝枝山他在说话,但是手上动作丝毫没有受到一点影响。只见桌案上宣纸上,纵横逸宕,不计工拙,然在左揖右让,墨花满纸之中,点划蕴节奏舒展;密不见其质塞,疾不见其浮滑。其功力其境界其心绪,在信笔直扫中直泻於纸面。

    “来,过来看看,写的如何?”祝枝山顺口说道,放下毛笔抬头一看,见到秦观众人,“啊!是李院长,来了你不说一声。让你们在一旁边久等了。这位是?”

    “这位就是我常与你提起的秦观秦大人。”

    “哎呀!秦大人,多谢大人的救命之恩。”

    “允明公,何出此言,如先生不弃。就直呼德政如何?”

    “哎呀!就不与德政客气了。来,刚好写了一首德政的诗词。你看写的如何?”

    “人生若只如初见,允明公的书出入晋魏,奇纵连横,当为国朝第一。”秦观也不知道如何评价书法的好,只看到宣纸上的字是用草书写成的,大部分的字自己只能用猜才能认识。只好用上后世常用的万金油说法,“不过允明公这幅字,你可是一定送给我,如何?”开玩笑,这可是祝枝山的字,能当传家宝啊!”

    “过了,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德政喜欢这字,就尽然拿去”

    “哈哈,允明兄你大过自谦了,征明来看你了。”门外这是走进了一个五六十岁上下的老人。

    “文征明,你不是在京城为官。怎么有空来此,这次险些不能与贤弟相见啊!”

    “允明兄,在京中得知兄长得此病。小弟也是心急如焚,在京里也是遍寻名医。没想到那日上朝听闻,连江尽能开腹割取浓肠。就急忙告知兄长。”

    “亏贤弟及时告知,为兄竟侥幸捡回了一条性命。”

    “允明兄,京城那官再也不去当了。现在辞官回故里,与兄一起醉情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