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章 介入杀敌(第1/2页)  穿越之东北抗联一路军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妈的,真是鬼子,不需要思考了。据枪,快速的瞄准…扣扳机…95步枪轻微的震动中,振华看到瞄准镜中一百多米外手持掷弹筒的日军,头如同西瓜般爆开,喷溅着白色红色的液体木桩般的倒去。不能停顿,振华对自己说。树林里响起了急促的95步枪的点射声。追击队伍已经混乱了,因为振华的雪地迷彩和身边的树林良好的隐身效果,95枪微弱的枪口火焰和精准的短促射击,追兵们根本看不到目标在哪里,他们只能尽量隐藏自己的身体,手中武器胡乱射击着。因为地势的原因,振华所在的位置居高临下,极力隐藏的日伪军在95枪的瞄准镜里无处遁形。

    有很多军坛网友经常吐槽95枪族的各类不足,实际上振华觉得都是外行人在乱喷,根本不懂枪械的使用,95枪弹道平直,停止作用好杀伤力大,据枪迅速,安装上瞄准镜,200米距离内基本是指哪打哪。

    很快更换的第二个弹匣快打光时,振华发现已经没有目标了,因为,对面的雪地上已经没有站立或者蹲伏的追兵了,只有一滩滩的血迹和横七竖八的尸体了。

    枪声突然停止了,树林里安静了下来,振华发现自己的后背已经湿透了,他没有动,仍然据枪扫瞄着对面的敌人位置。这时离他大概很近的地方,传来了喊声;“是哪部分的同志,是绺子上的兄弟么?”“是自己人,隐蔽好先别动”,振华高声回答到。多年的特战经验告诉他,此时对面的的敌人肯定有活着的,并且在瞄着自己这边的树林。这时候耐心比什么都重要。很快,振华就在瞄准镜中看到了他想找到的人,第一个被爆头的鬼子尸体旁边一支枪正在慢慢的寻找着目标,接着在这支枪左侧后面十米的地方也是一具尸体旁,还有支枪颤抖着瞄准了自己的方向。振华没有动,他继续观察着…………

    冬日上午的阳光虽然很足,但没有带来任何的暖意,湛蓝的天空下,郁郁葱葱的树林里,风吹着树枝上的雪飘扬着,如果不是弥漫的血腥味道和*味道,这里将是极美的冬日雪景。

    漫长的等待中,有两个人突然跳了起来,回头没命的向河边方向跑去,可是他们刚跑出去几米远,树林里再次响起了枪声,仍旧是短点射,随着枪声他们后背的青色军服上中绽开了一朵血花,一头栽倒。振华吐了口气,放下枪,拿出望远镜,用高倍望远镜仔细观察着敌人的尸体,然后是平地下的小河、远处的村庄,确认没有敌兵出来。

    “你别动,我过来了,别开枪”。随后振华整理好自己的装具武器,快速的跑到刚才说话的士兵身边,“你是谁,哪国人”?振华看到一个疲惫的、年轻的面孔紧张的看着自己,两支匣子枪对着自己时,意识到自己的服装、武器可能吓到他了,马上举起双手说;“别紧张,我也是打日本的中国人。”看着他枪口垂下来,拉着他坐了下来。

    “你是谁,这里是哪里?”“这里是濛江县,我们是抗联,谢谢你救了我们。”说道这里,小战士突然意识到了什么,猛地站起来接着就向鬼子尸体那边跑去,路上几次摔在雪地里,“聂东华,聂东华”嘴里哭喊着。黄振华跟着他走过去,很快抗联战士就找到了他的兄弟的遗体和头颅,然后瘫在地上大哭起来。

    振华没有去打扰他。因为他自己陷入思索中,因为几句话中的信息量太大了,抗联,濛江县,聂东华………做为一个铁血军人,振华很熟悉自己脚下这片土地下那个年代的一支伟大军队的历史,对,就是抗联,这是支让后人无比敬仰的抗日武装,因为在那个举国沦陷的年代,就是这些硬骨头的中国人,在最为恶劣的环境下坚持敌后斗争了十四年,他们是民族的脊梁,是不为后世人所熟知的真正的英雄。他知道这两个人是谁了,也知道自己所处的环境了,自己确实穿越了,应该是穿越到一九四0年二月的吉林濛江县(靖宇县)了,这里应该就是海龙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