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七章 夜半追击二(第1/2页)  穿越之东北抗联一路军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黄振华火速叫醒了特战队,说明了追击任务,带着学会用自制滑雪板的全没牙子、刘守义、杨有康、钱学忠、刘广才五人带齐装备立即出发了。

    抗联营地和外界唯一的联系通道就是迷魂谷,这是个长10华里曲曲折折的峡谷,险峻的地形差到极多,有利于阻击,但非常不利于行军。抗联原来在这里设置了三道防线,分别驻守了三个班的兵力,后来随着营地防御工事的完成(主峰上哨所可以鸟瞰到谷口的公路),和鬼子空中侦察的逐渐减少到最后的消失,抗联撤掉了前两道偏远的岗哨,加强了最后一道防线的火力。

    黄振华一行经过半个小时就赶到了距离营地3华里的哨所,哨长懊悔的和振华解释说不知道是奸细,只是验看了他带着章子的信件,没看内容就放行了,还好心的给他在雪地上画了个草图,怕他迷路,走到岔道上去。稍事休息了一会,大家又起身追了出去。

    滑雪板其实东北居民早就有使用,但北方毛竹很少多是南方运来,老山把式都是用木头整体楦出来的,比较笨重。振华是在打破鬼子仓库看到大捆的毛竹时就打算要做滑雪板,回来和刘守义研究了好久才做成,经过水泡火烤折弯等工序,很是麻烦的做成了。这季节在雪地里使用滑雪板最是恰当,但熟练使用还是得掌

    握重心,需要技巧的,特战队这几位是最先能熟练使用滑雪板的人,又都是体力健壮之人,所以追击起来如同飞一般的掠过雪野,煞是好看。

    刘守义猎人出身,查看痕迹,跟踪追击是他的拿手好戏,打头的他不断的停下查看脚印和痕迹,生怕跟丢了。在距离谷口还有几华里的地方,振华命令大家休息,因为他要琢磨下一会该怎么追击,这个速度虽然很快,但是杨德发出发较早,虽然山地不利于他骑骡子快跑,但时间差距这时肯定已经出了迷魂谷,那么问题来了,他会向那个方向的敌人投奔呢?出谷口往东10公里就是金川县城,往西12公里就是濛江县城。这个问题他说出来后很快就得到了答案,刘守义说他肯定会往东金川县城,因为今天的风向是往东顺风,往西逆风,这季节顶着风走路一会就会冻僵的,所以人会本能的往顺风的方向行进。一会在谷口如果没有痕迹可以判断,根据风向追击就可以了。(这是真实的,在东北生活过的人才能体会什么是刀子般的寒风)

    振华觉得有道理,继续追击的他们在一个小时后到达了谷口,大家发现这很好判断了,脚印方向和风向都证明了杨德发已经往金川城进发了。看着脚印很清晰没有被风雪盖住,刘守义说也就一小时前的脚印,大家听了马上沿着公路开始追击。后半夜的东北夜晚虽然没有月亮和星光,雪地的反光也足以看到脚下的路,尽管顺风,大家跑了几个小时,仍然感到疲劳,速度不知不觉得降了下来,振华为了鼓励大家,加快了滑行,超过了打头的刘守义,在前面带着大家滑行。此时必须咬紧牙关,不能松气,因为如果不能在天亮前追上杨德发,被其跑到县城附近就不好抓捕了,万一他再开枪反抗,惊动了大股敌人,不比山区公路旁的雪野里无处藏身,那就悲剧了。

    又经过一小时的滑行,就在大家快要累的胸膛快要爆了的时候,视力极好的刘守义惊呼了一声,“就在前面”。振华马上刹住身体,拿出望远镜看了起来,果然是杨德发,这家伙趴在骡子身上可能要冻僵了。追击的一行人不觉得特别寒冷,是因为人在运动中产生热量,而杨德发本就身子衰弱,又骑着骡子运动较少,在零下30多度的寒夜里几个小时,早就冻僵了。

    看到了目标,大家又有了力气,很快就追上了骡子和人,刘守义上去一把将杨德发薅了下来,随手又抓住了骡子缰绳。摔在公路坚硬冰冷的地上,杨德发看着眼前围上来的面口满是白毛的追兵,知道他的美梦破灭了。

    休息了半个小时,杨德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