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五章 大树春岩身边的反骨仔(第1/2页)  穿越之东北抗联一路军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此时的抗联一路军二龙山营地中,因为天气转暖,正在开始大规模的营房、工事建设。原来的山洞住宅已经不能满足营地日益增加的人口数量了,而且在达丽海的帮助下,山里在那次打劫炮弹的行动中意外的得到了4吨多洋灰(水泥),一直觉得防御工事不够完善的黄振华大受启发,和党委研究,命令尹俊山想办法多提供洋灰的运输信息,山里要建设只用。就这样二龙山先后打劫了几次鬼子的运输车队,又获得洋灰20余吨。材料充足,劳力众多,于是杨靖宇一声令下,二龙山开始了营房工事建设。

    到五月中旬,营房建设完毕,依靠取之不尽的森林木材,抗联在几十米的落叶松树冠下,建设了分为司令部、会议室、军官宿舍、战士营房,食堂、后勤基地仓库等,按照功能划分的几个院落,全部采用原木构筑、内设泥土夹层的防寒房屋,原来居住在大大小小的山洞里的几百号人,终于住上了宽敞明亮、干燥温暖的房屋。新居住区因为建设在树下,外墙用原木垒砌,使敌人的空中观察不能分辨,从而满足了防空的要求,尽管这样,营地防空条例还是严格规定,遇到防空警报时,全体人员还是要在尽快的时间转移到原来的山洞里躲避。

    营地防御工事也在大规模施工中,黄振华根据自己在军校学习到的野战工事建设知识,统一设计了主营地防御、第一二三分层次防御体系。因为二龙山营地主要依靠迷魂谷十八道弯的有利地势进行防御,所以在迷魂谷设置的三条防线中;所有的隐蔽所坑道和阻击阵地都使用圆木加土石作业的方式构筑,没有使用水泥,因为振华觉得十八道弯山路崎岖,敌人进攻无法使用重武器,由坑道,猫耳洞、圆木做顶覆盖一米厚的泥土的隐蔽所群构成的环形工事,足矣防御一般口径的山炮攻击。除了三道防线,战时抗联可以在每个适合阻击的弯道都临时设立阻击小组,灵活的打击敌人。

    振华把宝贵的水泥主要用在了主营地防御工事建设中了。如果敌人战胜了迷魂谷三道防线的守卫力量,走出迷魂谷谷口,他们将会觉得眼前豁然开朗,因为振华故意清理了主工事到谷口的射界,将近五百米的距离,所有的树木都被砍伐树根都被抠出,只留下一片没有隐蔽的平地,敌人将会暴露在主工事居高临下的火力打击下。

    主工事也出于防空目的建设在松树覆盖下的山梁上,扼守着上山进入主营地的唯一通路。主工事建设了由混凝土碉堡群、坑道、屯兵洞组成的纵深防御体系。实际上大部分水泥都耗费在碉堡建设中了,作为火力支撑,碉堡采用半地下的方式,上部覆盖原木和两米厚的夯实土层,振华估计此碉堡日军除了203毫米重炮直接命中,否则即使敌人航空*直接命中,碉堡里的人员仍旧能够存活。依靠根据射界分布的碉堡,通过环形坑道连接。坑道每隔5米设置猫耳洞一个,作为单兵防炮防空隐蔽所,坑道又和后方的屯兵洞相连,这样自战斗开始,防守兵力可以依托工事的保护快速的进入环形工事体系,依靠碉堡里的重火力打击进来的敌人。黄振华的工事设计,很好的利用了二龙山有利的地势,层层设防,步步打击,他估算就是一个日军野战精锐师团,即使放其进入迷魂谷,敌人也会在付出重大损失后,面对最后的主工无奈的失败。抗联则不同,可以依靠山涧悬崖之间设置的临时绳索,飞渡作战小组,到敌人背后袭扰,形成关门大狗的局势。

    工程量巨大的工事建设正在进行中,这一天正在工地监工的黄振华接到了朱文范的通知,守卫在谷口的隐蔽哨所抓获了四名进山的百姓,行迹较为可疑,杨司令要他去现场处理,并牵来了缴获的蒙古马,振华立刻向谷口出发。

    因为迷魂谷地型复杂,有些地方冬日还好可以有雪坡攀爬,夏季却很是艰难,狭窄到只能一人通行,所以矮小但耐力出众的蒙古马,被发现很适合作为在迷魂谷使用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