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五十一章 群殴的言官 (二章合一)(第2/4页)  世子很皮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殿下经常说的话回你:建功立业,靠得是自己双手给博的好前程,没什么抬爱不抬爱的。谢大人,您若高升了,这知府之位可就空缺了下来,您可有合适的人选推荐?”

    孔敏知道燕王不会放弃荆州知府这么重要的位置,这是让自己推荐一个心腹好接替他的知府之位。

    他沉思片刻道:“通判伍瑞,为人兢兢业业,在通判位置上也呆了十几年了,他受过我的大恩,算是我的心腹。”

    谢正贤拎起一酒坛灌了一大口,胡乱擦了擦嘴边的酒渍,道:“那就是他了,道衍大师会去朝廷里运作的。”

    孔敏也给自己倒上了一杯,端起酒杯,喃喃自语:“朝廷啊,朝廷,也不知道朝堂里的扯皮进行到哪了?”

    朝堂里会如何反应,到是颇值得期待呢,想到这,谢正贤的嘴角也凝出一丝笑意。www.

    朱久炎在荆州搞出淘宝商楼、努力发展柳林州的时候,他和谢正贤、孔敏的三份奏疏,经宗人府、湖广布政使司、都指挥使司层层上达,通过大明发达而高效的驿站系统,已经送达帝国的心脏、拥运河而枕燕山的京师南京。

    刺杀朱久炎未遂的刺客吴刚和包庇刺客的凶犯秦三都给抓获了,但是最后还牵扯出了楚王府的左长史卢清远,这事情又闹大了。

    查看完所有的奏疏、卷宗和证据,楚王的名字,在各部大佬们的脑中若隐若现皇子可不是随便能说的,无论你的出发点是什么,搞不好就会犯了大忌,这里面有楚王,有湘王,有两位亲王背后的母妃,更有皇帝。

    官场老油条们根本不想跟这事扯上一丝一毫关系,但他们怕事,不代表所有人都怕事,有个与众不同的群体简直都快要兴奋得快要发狂了。

    这个特殊群体就是都察院和六科给事中的官员们,这群官员是干什么的?

    简单点来说就整天没事干,专门找茬的清流,也就是俗称的言官。

    与唐太宗的直言纳谏相比,同样成功登顶的老朱在这一方面也不会逊色太多,他清楚地认识到谏言的重要性。

    老朱虽然自己比较轻视文人和士大夫,但他同样知道完善朝廷制度的重要性。

    为此,他设立了都察院和六科给事中,专门用于监察朝堂和地方百官,言官群体的总人数长期保持在两百人左右,为历朝之最。

    并且还对言官们的工作明确做出了指示,发现不合理的就要直谏,“勿有所顾避”不分军队百姓、不论制度还是官员,“皆得言之”。

    如果皇帝受蒙蔽而不自省,老朱要求言官“舍身以诤”,不惜批逆鳞、捋虎须!

    简单来说就死命的给我找茬、骂人,不管任何人,任何事,只要你们觉得有问题就要提出来,说多了没罪,若说少我就要抽你了!

    老朱为了让言官的作用发挥到最大,还创造性的给了言官一项极大的权利“封驳”。

    朝廷所有的诏旨和批复的奏章,必须先经六科通过方能执行,就是别看劳资年轻,还爱整天哔哔,但劳资就能对朝廷大佬们指手画脚。

    言官的权力大,选拔可谓相当严格: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出身要干净要有突出的学识才干善辩为人坚持原则,还要有一定的风度骂人的同时要会装比要有一定的基层经验,了解为官的“门道”等等。

    总之一句话,想入这个整日找茬的言官群体,必须得有身经百战的经验和战斗不止的决心。

    老朱在年龄和官位设计方面也很有创意。

    想做言官,年龄不能太大,不然没有闯劲官职不能太高,不然容易爱惜羽毛。

    一般来讲,言官的年纪应在三十至五十岁之间,小一点出身庶吉士的,二十左右也可以。

    官职呢,六科的掌印长官都给事中,也不过是个正七品,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