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安红着眼快步跑了出去,他知道皇上此刻已是回光返照,坚持不了多久,一刻不敢停留地直奔奉天殿而去。
各位重臣一看到杜安那双发红的眼睛,心里就“咯噔”了一下,已经印证了自己心中那不妙的猜想!
这些朝廷的大佬们开始奔跑,礼仪什么的都抛诸了脑后。
乾清宫。
杜安领着一众大臣走进了寝殿,众人脸色凝重地来到龙床前,随即一齐拜倒,口称:“吾皇万岁。”
老朱这里有自己的接班人,信任的勋贵,信任的宦官,信任的辅臣,。看着这些跪在自己面前最信任的臣子们,他笑道:“平身吧!唤你们来是有些事要交代,大家不要拘谨。”
众人站起,魏国公徐辉祖代表众人开口道:“陛下请吩咐!”
老朱叹了口气道:“咱,要走了!”
众位大臣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听得老朱亲口说出,还是如遭雷击,“噗通”一声再次跪到了地上,忍不住涕泪交加!
老朱没有说话,待杜安拿了湿巾,让朱允炆替他洗了洗脸后,他才笑了笑道:“咱狼狈的样子本不想给任何人看到,但是到了这个时候,咱才知道,咱也只是个凡人,受命于天也好,真命龙子也罢,都有生老病死的一天。”
徐辉祖哽咽道:“有德便是超凡,以往的圣贤又何尝没有生老病死?可是往后上千年的人哪个不膜拜?微臣并不觉得陛下狼狈,陛下是有大德的人,天下万民、百族尤其是我大汉民族全受过了陛下的恩惠,单凭这些,陛下已是非凡,超越圣贤、神仙!”
徐辉祖哪怕是说得再好听也改变不了众人心中的沮丧,他们都低着头,皇太孙朱允炆从头至尾没有说一句话,满眼泪花闪烁,低垂着头强忍悲声,流下来的泪水把老朱的胸襟都沾湿了。
“天德的风骨继承到了你的身上。辉祖,这么多年来,咱还是第一次从你嘴里听到恭维咱的话呢,不容易。”徐辉祖的话还是说得很客观很有水平的,那不是马屁,是真情流露。老朱的脸上染了一层红晕,他更具精神了,用骄傲的口吻道:“咱这一辈子或许与凡人无异,掌国之时也出了许多疏忽之处,可是咱问心无愧,也还算对得起天下苍生……说正事吧。”
老朱的前半生坎坷艰难,他的后半生却是光辉万丈。
他已经没有时间寒暄,开始交代后事,“太孙幼冲,国事繁琐,咱特意选了你们几个辅政之人。咱走了之后,丧事一切从简,不要糜费民力,也不要惊动天下。你们不可循古礼,以日易月,服三日丧期就行。你们这些辅臣最重要的任务,并不是咱的丧事,而是太孙的登基事宜。允炆登基需要诸位竭力辅佐,以后你们对允炆要跟对咱一样,记住了吗!”
徐辉祖眼泪纵横,率先拜道:“微臣明白!”
李景隆、郭英、吴高和梅殷道:“微臣领旨。”
六部尚书也纷纷叩首。
老朱喘了几口粗气,转头对朱允炆道:“治大国如烹小鲜,允炆,以后做任何事情都不要操之过急,遇事要谋定而动。你最大的缺点就是妇人之仁,有些事要果断一些,你要记住咱这句话!”
朱允炆垂泪连连点头。
老朱深吸一口气,继续对朱允炆道:“魏国公乃开国功臣之首,于国有功,辉祖在军中威望也甚重,有他扶持,你登基是平安无事的,你以后遇事要先听辉祖的意见!”
朱允炆泣道:“是是是!孙,孙儿知道了……”
徐辉祖闻言拜服于地,“陛下,言重了!微臣定当全力辅佐太孙,肝脑涂地,万死不辞!”
老朱欣慰地点头:“这才是好臣子。”他转头对礼部尚书郑沂道:“郑沂,拟旨!”
“五城兵马司自今日起由魏国公徐辉祖统领,京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