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一章 成军(第1/2页)  春秋之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大王!”伍子胥泣声扑倒在地,“大王,我吴国上下苦心谋划数载,才有今日之机会,眼看郢都城在望,怎么能轻言放弃?”

    众人看着白发苍苍的伍子胥痛哭流涕,心中不忍。原本绝妙的一次偷袭行动,竟因连日下雨,山路湿滑,拖延了行军。莫非真是天意?要不然楚国怎么会冬天也这么多雨。

    阖闾默然不语,他又何尝不知伍子胥急于报仇的心意,但身为一国之君,却不可拿国运来快意恩仇。

    “子胥大人,我吴国举国精锐都在此,一旦到达郢都时,楚国大军已经严阵以待,那时候想进不能,想退,怕也是难于上天。”

    “吴国赌不起啊,子胥大人,吴国数代积累,方有今日强盛,切不可毁于一旦。”

    众将见阖闾已生退意,便纷纷附和。

    伍子胥只哽咽不语,突然像抓住救命绳索般看向孙武,急切道:“长卿,你向来足智多谋,一定会有办法的,是不是?”

    孙武一叹,说实在话,连日下雨,士兵又累又饿,即使强行赶到郢都,怕也不堪一战。既然是偷袭,便胜在出其不意,现在看来,楚军很快便能得知消息,偷袭无疑已经失败。

    但伍子胥对自己有提携推荐之恩,却不能袖手旁观了。于是缓缓说道:“倒是有一计,不知大王愿不愿意冒一次险。”

    囊瓦是在路上接到吴军逼近郢都的消息,不禁大骇,急令大军速行。

    直至渡过汉水,仍不见吴军踪影,这才松了口气,进宫拜见昭王。

    郢都城内这几日风声鹤唳,人人自危,肆井之间也冷清了不少。囊瓦一路行来,眉头暗皱,堂堂楚国都城,岂可如此萧条?当即下令酒肆店铺立即开业,家家户户不得闭门。

    熊轸见囊瓦来的快捷,大夸忠心。

    囊瓦自不会提起早已启程返回之事,只说已围住蔡侯多日,眼看就要得手,接到大王旨意,便日夜兼程赶了回来,言语之间,颇为可惜。

    反倒是熊轸不住安慰,只消赶走吴军,蔡国区区弹丸之地,以令尹之能,随时可取。

    子西冷眼旁观,虽不喜囊瓦为人,却不得不承认此番回师神速。

    君臣三人当下议定,调兵遣将,要一举消灭吴军,留下吴王阖闾。

    囊瓦在汉水以南设下大营,升帐议事。

    此时楚国国力还比较强大,有数千乘战车,徒卒数十万,在诸侯中也算一霸。但疆域广阔,兵力分散。幸亏出征蔡国的大军返回,这样算起来短时间内郢都城附近可聚集兵力十余万之众。

    沈尹戍提议,由囊瓦亲自在郢都坐镇,阻住吴军前行之路,自己则前往秦国和晋国边境调兵,偕斗辛驻防在方城的部队,沿淮水向东,断了吴军后路,将吴军困死在山林之间。

    回师之事让囊瓦颇为满意,对沈尹戍的信任大大增强,当即同意。

    楚国虽然在边境与吴国争锋时常落下风,但毕竟底蕴深厚,此刻战争机器全力运转起来,大有将吴军精锐一口吃掉的态势。

    方城依山傍河,地势险要,是楚国北方门户。历代楚君在此筑起无数关隘和石墙,蜿蜒在群山之间。

    斗辛退兵此处后,到处收罗战马,将骑兵增至五百之数,蒙荻因战功擢升为副将,统领骑兵。

    白丙自感无颜继续呆在军中,跟随囊瓦回师郢都。

    战争似乎变得遥远,甚至斗辛也是这么认为的,虽然忧虑之色仍难以尽去。

    空地上传来一声声喝彩,原来是蒙荻将骑兵分成两队比赛。

    楚国将领向来有比赛射箭的传统,但是形式繁复,称之为射礼。

    蒙荻对骑兵只有一个要求,三通鼓声后,所有人必须在马上将十枝羽箭全部射出,然后以中靶多的队伍获胜。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