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十五章 你不是海清天是神仙(第1/3页)  大明首相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快更新大明首相最新章节!

    苏州府嘉定县城东十余里处,有一座油布大帐,是八月初搭起来的,一个月来,江南巡抚海瑞除偶尔出巡或回苏州巡抚衙门官邸问候母亲外,都驻节于此。

    这天一早,海瑞刚要出巡,忽见官道上有一台绿呢大轿晃晃悠悠往这边而来。海瑞望去,掰指细数,鼓吹旌旗八人、舆夫杠夫二十四人,不觉动怒,命海安道:“你带几个人去,截住此轿,问是何人所乘!”

    须臾,海安回禀:“此乃浙江巡抚谷中虚所差官轿,到松江接新任布政使莫如忠到杭州赴任。”

    海瑞闻听,疾步上前,道:“布政使莅任,何需如此奢靡?吹鼓旌旗一人足够了;轿夫杠夫八人即可!其余人等,返回去吧!”

    一个执事上前禀道:“抚台,下吏乃浙江官员,并不归抚台管辖。”

    “凡是路过本院辖区的,倶要照本院的禁奢令办!”海瑞语气强硬地说。巡抚属朝廷临时委派,并非法定正式职务,也无固定品级,例兼都察院堂上官之衔,故自称本院。

    海瑞七月中旬抵达江南巡抚驻节的苏州,翌日,他在船上拟好的《督抚条约》就刊印颁发。时下的官场,新官到任,总要颁发冠冕堂皇的文告,无非做做样子罢了。可官场皆知海瑞是说到做到的人,辖下的十府一州大小官员,无不战战兢兢,不敢违反教令,酒食征逐、昼夜酬酢之风一时为之禁绝。今日,海瑞又对路过此地的外阜官员开刀了。毕竟是在海瑞的地盘上,来接布政使的浙江官员不敢违抗,只得乖乖地照海瑞的话去做。

    “谁说官场奢靡之风刹不住?一纸通告,风气遽变,关键是做上官的,要言行一致,率先垂范!”海瑞不无得意地对海安说。

    海安对老爷佩服得五体投地,也多了几许豪迈。

    “不过是禁绝了本就不该做的事,这不算本事!”又说,“该做的事做起来,做成、做好,那才叫本事嘞!”他指了指远处的工地,“这件事,不是老爷我,谁能这么快做起来?!”

    海瑞得抚江南,本就缘于江南水患。解水患、抚灾民自然是他的头等大事。故海瑞一到任,就外出巡视踏勘,方知水患之由:黄浦江上接淀泖及浙西诸水,下通浩瀚长江,变得十分宽阔;而吴淞江下游潮泥日有积累,通道填淤,非常浅狭,故泄洪不畅,一旦降雨超乎凡常,必致上游州县遭遇水灾。但此等情状非今年才有,几任江南巡抚、苏松各府县掌印官,并非不知,也不是没有人建言过,可多年过去了,并无整修之举。海瑞明察暗访,梳理出症结乃在经费无着,民工招募不易;治理方略众说纷纭,难以决断;田亩占用关涉缙绅权贵,实难触及。

    “归根结底,还是不敢担当!”海瑞在巡抚大堂对应召而来的沿江各府县掌印官们说,“开浚吴淞江,济目前之饥,兴百年之利,非做不可!本院即上《开吴淞江疏》,请朝廷拨款,款项不足者,府县腾挪凑补;用以工代赈之法,招徕饥民、流民上工就食;凡治理所需占地,通不许讨价还价,一律先行占用,待工程完竣,再议善后;巡抚驻节工地,各府县掌印官一律驻地督工。”

    只用了不到两个月,从嘉定县黄渡至上海县宋家桥,八十里河道治理疏浚,便告完竣。昨日,朝廷颁谕嘉勉,绅民更是称颂不已,海瑞大感欣喜。

    明日就要撤帐回衙了,海瑞竟有些不舍,用罢晚饭,他出了大帐,在吴淞江边漫步。已是九月中旬了,江南的夜晚也有了几分寒意,海安拿过一件夹斗篷,给他披在身上。

    江水急速流淌着,时有几道波浪,在月光的映衬下粼粼一闪,仿佛发出挑逗的一笑。海瑞望去,也报以欣喜的笑意。这笑意里,有得意,也有感慨!

    “到底比在京城做官强多了,只个把月功夫,吴地官场风气为之一变,这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