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奴隶出身的厨师成为一代名相(第1/2页)  我看历史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伊尹姓伊,名挚。他的母亲居于伊水(今洛阳伊河),因此以“伊”为姓,“尹”是商汤封给他的官职,相当于宰相,后人称他为伊尹。

    公元前4年的一天,一位居住在伊水(今洛阳伊河)之畔采桑养蚕女奴隶,到空桑(今河南东部、山东西部地区)采桑,发现一个婴儿在地上啼哭,抱回来交给有莘国(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有莘国)国王,有莘王命家用奴隶厨师抚养他,这就是伊挚。

    伊挚长大后勤于思考,勤奋好学,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晓通yi阳,在厨艺、哲学、政治、经济、军事、医学等方面的造诣无人能比,为人们解决了许多疑难问题,名气很大。

    商部落的首领汤听说了,跑去见伊挚。伊挚为商汤烹调了一份鹄羹(天鹅羹),商汤食用之后,两眼放着光彩说:“我从来没有喝过这样好的羹,你是怎么做的?”

    伊挚微微笑着说:“你的国家现在还小,不可能都拥有这样的美味;如果得到天下当了天子就可以了。水里的动物味腥,食rou的动物味臊,吃草的动物味膻。无论恶臭还是美味,都是有来由的。味道的根本在于水。甜、酸、苦、辣、咸五味和水、木、火三材都决定了味道,烧煮九次,味道也会随之改变九次,火候很关键。时而火大时而火小,通过疾徐不同的火势可以灭腥去臊除膻,只有这样才不会丧失食物的品质。调和味道离不开甜、酸、苦、辛、咸。具体先放什么,用多少,全根据自己的口味来将这些调料调配在一起。至于鼎中的变化,那就更加精妙细微了,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得明白的。若要准确地掌握食物精微的变化规律,还要考虑yi阳转化和四季更变对食物的影响。这样制作出来的食物才能久放而不腐败,煮熟了又不过烂,甘而不过于甜,酸又不太倒牙,咸又不咸得发苦,辣又不辣得浓烈,清淡却不寡薄,肥而不太腻。

    “治理国家也像烹调美味一样,要像认识食物原料的自然性质一样,认识你的国家,像选择使用佐料一样选贤任能,在治理国家时要像掌握火候一样,既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拖沓懒散,在张弛有致中去掉你不想要的味道,还要像关注鼎中变化一样,时刻关注国家各方面的变化,及时采取措施,这样治理出来的国家就像美味一样让人喜欢,政治清明,风气纯正,和谐昌盛。”

    商汤听了赞叹不已,向有莘国王要伊挚,莘国王不给。于是,商汤就娶了有莘国王的女儿,伊挚是莘国王女儿的老师,作为陪嫁奴隶一起来到了商部落。

    求贤若渴的商汤如获至宝,封伊挚为尹,每天与伊尹讨论天下大事,说到夏桀王无道,伊尹就鼓励商汤替天行道,讨伐夏桀王。商汤问:“什么时间出兵?”

    伊尹说:“你先停止向夏王的进贡,我看看形势再说。”

    商汤按照伊尹说的,停止向夏桀王的进贡。夏桀王大怒,马上调动九夷之师攻打商汤。伊尹看到九夷之师还听夏桀王的指挥,马上对商汤说:“赶快议和,恢复进贡。”

    大约在公元前年,伊尹感到夏桀王已经众叛亲离了,再次建议商汤停止向夏王的进贡。商汤再次停止向夏桀王的进贡。夏桀王再次调九夷之师攻打商汤,九夷之师不听调动。伊尹说:“是时候了。”立即协助商汤讨伐夏桀王。

    大约在公元前年,伊尹协助商汤消灭了夏朝,建立了商朝,都城在亳(今河南商丘),商朝后期迁都于殷(今河南安阳)。年正式开始考古发掘的殷墟,先后出土有字甲骨约万片,甲骨文中有商朝后人把商汤和伊尹一起祭祀的记载,甲骨文中大量关于伊尹的记载表明,伊尹为商王朝约六百年的统治奠定了坚实基础,是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医学家。后人还把伊尹尊为中华厨祖。

    伊尹辅佐商朝的汤、外丙、仲壬、太甲、沃丁五代君主五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