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71、农家许行(第1/2页)  我看历史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鬼谷子在深山研究学问,称赞古圣先贤品行高尚,造福众生;叹息当时诸侯们丧失礼仪,发动战争,残害众生;崇拜研究农学、医学的神农氏,问学生们:“民以食为天,农业很重要,我研究神农皇的农学已经很久了,谁愿意跟我学农学?”

    许行说:“老师,我愿意跟你学农学。”

    鬼谷子说:“好啊,你的选择是正确的。因为人间三百六行中,医家、教育家和农家是造福后代的人。”

    许行学成之后,下山回到了家乡楚国随地,其志不得伸,又从楚国到滕国(今山东滕州)。滕文公满足了许行的要求,给他一块土地。许行和门徒几十人,都穿粗麻布的衣服,编鞋织席,在这块土地上进行科学种田,粮食产量是别人的数倍。大儒家陈良的门徒陈相和弟弟陈辛听说了,都带着农具从宋国来到滕国,拜许行为师,学习科学种田。

    陈相拜许行为师后学到了很多农业知识,感到许行的人品和学识可以做他一辈子的老师,非常高兴。

    一天,孟子出游到滕国,陈相来见孟子,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转述许行给他讲的道理:“滕国的国君的确是贤德的君主,却还没听到治国的真道理。贤君应和百姓一起耕作而取得食物,一起治理天下。现在,滕国国君很富有,让百姓劳苦来养肥自己,哪里算得上贤呢!”

    孟子问道:“许子是自己种庄稼然后才吃饭吗?”

    “是的。”

    “许子戴的帽子是自己织的吗?”

    “不,用粮食换的。”

    “许子为什么不自己织呢?”

    “自己织布会占去很多对耕种的时间,所以许子用自己种的粮食换。”

    “许子做饭用的铁锅瓦甑、耕种用的铁制农具是自己制造的吗?”

    “不,用粮食换的。”

    “许子为什么不自己烧陶炼铁呢?为什么同各种工匠进行交换呢?”

    “各种工匠有不同的分工,一个人干不了那么多事。”

    孟子说:“是啊,社会分工不同,国家的事也是这样,君主怎么能一面做饭,一面治理天下呢?所以说:有的人使用脑力,有的人使用体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被人统治的人供养别人,统治别人的人被人供养,这是天下的道理啊。”

    陈相觉得孟子说的有理,把孟子的话告诉了许行。许行说:“孟子说的对。但是你们没有理解我的意思。我的意思是反对不劳而获。假若世上的人都自食其力,不去压迫和剥削别人,世上哪里还会有战乱呢?”

    许行主张国君、官吏与百姓同甘共苦,反对特权;主张把粮食和财物分给饥民,反对囤积粮食财物。主张“市贾不二”,反对抬高物价的欺诈行为。

    陈相又去对孟子说:“许子说,市价都一样,国都里就没有欺诈行为。即使让身高五尺的孩子到市集去,也没有人欺骗他。布匹和丝织品,长短相同价钱就相同;麻线和丝絮,轻重相同价钱就相同;五谷粮食,数量相同价钱就相同;鞋子,大小相同价钱就相同。”

    孟子说:“物品的价格不一致,是物品的本性决定的。有的相差一倍到五倍,有的相差十倍百倍,有的相差千倍万倍。您让它们平列等同起来,这是使天下混乱的做法。制作粗糙的鞋子和制作精细的鞋子卖同样的价钱,人们难道会去做精细的鞋子吗?按照许子的办法去做,便是彼此带领着去干弄虚作假的事,哪里能治好国家!”

    陈相又把孟子的话告诉许行,许行叹息说:“孟子说的没有错。但是你们没弄明白的我的意思。我的意思是同类物品实行同一价格,一个物品的价格要和价值相符,一个人的所得要和贡献相符,社会才会和谐发展;要不然,社会就会失去平衡。比如,打仗能抢到土地、财物,人们都去打仗;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