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八章 攘外必先安内(求推荐)(第1/2页)  重生之这个崇祯有点萌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胡子睿拿过袁可立所汇的地形图,沉思起来,袁可立都主张建立山海关一一宁远一一锦州这条防线,这条防线从理论上来说的确也是明军进可攻c退可守的坚强基地,然而,以胡子睿后世的眼光来看,这条防线仍然有着种种不可克服的缺点,首先,这条防线自建成之后,明军仍然没有主动进攻过,”建虏善于野战,明军利用大炮来守坚城“,成为明军共识,但是问题来了,以明末朝庭的财政困境,年年花费天文数字来维护这条防线实在不智,须知一味防守总会有破绽露出,进攻才是最佳的防守;

    其次,当皇太极攻下了蒙古之后,这条防线就沦为二战后的“马奇顿防线”一样的摆设,建虏绕过这条防线,直接危胁京城;再次,自李成梁时代,逐渐形成辽东军阀,先有萨尔浒之战李如柏遇建虏未战先溃,后来浑河血战,三万辽军坐视三千戚家军血战覆灭,而不救援;最后吴三桂在“走投无路”的形势下,宁肯降清而不肯降闯王,就可以看出辽人与建虏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谓依仗着”辽人守辽土“这样的口号,其实并不现实,辽人只能当做抗击建虏的辅助,而不是主力。

    当然,胡子睿明白自己不能把这些事情全盘托出,如果,袁可立问自己一句,你怎么知道的,自己总不能说我是从几百年后穿越而来的吧。毕竟,现在还是天启末年,有好多事情都没有发生,而且自己这支”蝴蝶“肯定会改变历史的,那么,历史还会不会自我调整,不像原来的历史进程那样发展么,这也难说啊!

    胡子睿指着宁远道:”如果我大明军队只守宁远和山海关呢,此二处沿海,不论从补给,还是从军队的调度来说,都更为方便。“

    ”山海关几经修缮,确实为天下第一雄关,只是如果弃辽东于不顾,恐怕朝野上下议论纷纷,舆情不利啊。“

    袁可立不愧是沙场老将,他立刻明白胡子睿的主张,实际上重点还是在守山海关这个上面,他沉思片刻后道:“还有一个更实际的问题,那就是如果只守山海关,将辽东军民尽数迁入关内,几十万人如何安置,这件事如果处置不好,可是会引起大祸的。”

    胡子睿是多么聪明的一个人,他马上懂了袁可立的意思。大明帝国从开国起直至亡国,一直不妥协c不和谈,其实背后也有着深刻的原因,那就是明人一直在借鉴着宋朝亡国的经验,他们认为宋朝只所以亡国,就是因为先和辽人讲和,后来又和金人讲和,所以明人一直主张硬抗到底。

    前世的崇祯皇帝有意和皇太极讲和,他派当时任兵部尚书的陈新甲秘密和皇太极联系,这件事情进展得很顺利,就在快要达成和议的时侯,陈新甲的家人不小心把和议的内容泄露出去,一时朝野之间议论纷纷,都说不能跟满清讲和,崇祯皇帝迫于无奈只好把陈新甲推出去当”替罪羊“,从此以后,议和这个选项,终崇祯一朝,再也没人敢提起。

    胡子睿还知道议和也是需要实力的,当清军入关,一片石之战击破李闯精锐,占据京城时。南明朝廷打起了”联寇灭贼“的小算盘,准备割让准河以东的的土地给满清议和,可惜满清此时胃口已经喂大了,多铎大军南下,以”水太凉“为首的东林大儒们纷纷献城磕头纳降,南明朝廷的议和美梦自然从就泡汤了。

    ”英宗朝于太保(于谦)有句名言’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大明朝亿万人中,多的是‘瞻前顾后’c‘明哲保身’的聪明人,如果多几个像于太保般,用心任事,不计得失的人,何惧什么建虏!“

    胡子睿慷然道:“自古以来,成大事者,不苟小节,曹操发布求贤令,‘唯贤是从’,唐太宗以‘人为镜,明得失’,大明如今已经就像一个得了重病的人,不下重药,不足以救命!”

    胡子睿“侃侃而谈”道:“我大明王朝自太祖皇帝以来已近三百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