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十九章 万物为刍(求推荐)(第1/2页)  重生之这个崇祯有点萌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明末清初,正是民族矛盾最为尖锐的时刻,康熙执政期间发生的数起文字大狱均与此有关,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乃是明史案。

    此案发生在康熙初年,康熙年幼尚未亲政的时侯。浙江湖州有个叫庄允成的富户,此人生有一子名叫庄廷珑。庄廷珑自幼喜欢读书。结交文人,也行是因为庄廷珑读书过于勤奋之故,他患上了很严重的眼病。庄允成一向很宠爱庄廷珑,此时便花费重金,四处为庄廷珑“寻医问药”,然而说起来也很奇怪,庄廷珑的眼病虽然看过很多医生,也吃了很多药,然而不但没有起色,反而越来越严重,到最后,这庄廷珑竟然双眼失明,成为盲人。

    庄廷珑年纪轻轻就失明了,心中自然是非常苦闷,于是每日里“长吁短叹”,“借酒消愁”;庄允成“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联想到庄廷珑平日里喜欢读书,于是便给庄廷珑念书,让庄廷珑的精神有所寄托,这招果然有奇效,庄廷珑精神慢慢有所振作,不像刚失明的时侯那么消极了。

    有一日,庄廷珑在听春秋左氏传时,突发奇想:“编辑这本书的左丘明也是一个盲眼人,他能够凭借坚韧不拔的毅力编书,我为何不能呢?所谓‘人生百年,转眼成空’,如果我庄廷珑能编制一本流传后世的史书,岂不是和左丘明一样可以‘青史流名’c‘流芳百世’么。”

    庄廷珑越想越觉得这个想法有理,于是便跟庄允成说了编写史书的事情。庄允成听到儿子有这样的志向,也颇为欣慰。于是,父子二人则着手四处向人收集稿件,准备编制史书。

    正所谓“无巧不成书”,在明朝万历c天启年间,湖州曾经出过一个大官,名叫朱国桢,他在万历朝曾经出任过首辅,后来天启朝时因与魏忠贤政见不和,辞官归隐故里。朱田桢一生著作很多,尤以明史稿最为著名。朱国桢的后人持家无道,家境渐渐败落,平日里受庄允成的照顾颇多,总想找个机会报答庄允成,此时知道庄允成正在收集史稿,便以数百两白银的价钱将明史稿转让给了庄允成。

    朱国桢既然曾经作过万历朝的首辅,又曾经主持过明史的撰写,这本明史写得既史料详实,语言却又“浅显易懂”,读书人都能读懂。庄允成c庄廷珑拿到这份明史稿,“如获至宝”,当场拍板,从此不再“三心二意”,就以朱国桢的明史稿为基础,来编写一本明史!

    庄廷珑反复研读明史稿之后,熟知自己水平有限,单独完成不了这本明史。这湖州地处江南,向来是文教兴盛之地,于是他便让庄允成四处聘请了许多有名望的文人,让他们帮助自己编写明史,还有些当世的大儒,并非用钱就能请到,庄允成也辗转托人去求。

    这些被庄廷珑缴请修明史的人,得到消息后,便纷纷来到庄家,他们有的帮助修改错误c有的帮忙润色c修饰,还有人根据自已的所见所闻,来增加相应的篇章,后来又有人把这本书的书名改为明书辑略;总之,庄廷珑编辑的这部明书辑略,确实获得不少当家大儒们的帮助。在这本明书辑略编辑完成之后,没多久,庄廷珑就含笑而逝。

    庄允成曾经也对这些人为什么能如此热心于编明史,而感到疑惑,后来他细细想来,主要有这么几个原因:首要的原因是他们在心中常常怀念明朝对士人的恩德,对满清的残暴统冶感到反感厌恶;其次是他们知道庄廷珑是个盲人后,被庄廷珑’身残志不残‘的精神所感到钦佩;再次是庄廷珑是个盲人,尚有‘青史留名’的愿望,他们作为当家大儒,自然也有这样的想法。

    庄允成既然明白此中的道理,便立即着手刊印这本明书辑略。当时刊印书籍并不容易,需要请工匠雕刻成木板,再用墨c纸c绢等材料刷印c最后才能装订成书。这本明书辑略虽然刊印花费不低,但庄允成为了完成爱子的遗愿,也不在乎花这些钱了,于是数年之内,明书辑略便刊印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