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十一章 血洗仕林(第1/2页)  重生之这个崇祯有点萌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庄允成既然买通了学道大人,湖州学道自然将吴之荣的状子驳回,此后受理此案的浙江通政司以此案“查无实据”为由,通报了京城通政司c礼部c督察院等一干上级部门。

    吴之荣这个小人将此案视为他重新踏入官场,得到“荣华富贵”的机会,他岂肯如此就罢休。既然湖州学道不受理他的状子,他又向湖州知府告发庄允成,湖州知府也收了庄允成的银子,自然也不会受理这个案子。

    庄允成见吴之荣像疯狗般在湖州一样到处告状,心里又是烦燥又是担心,于是他买通了浙江按察使,反告吴之宗因勒索钱财不成,诬陷良民之罪,浙江按察使本就反感吴之宗是个贪腐的小人,于是将他逐出湖州。吴之荣眼见湖州没有官员愿意受理这个案子,并来到省城杭州,向杭州将军c浙江巡抚c浙江学政御门状告此案。

    杭州将军松魁是个满人,他不识汉字,向来只负责军事方面的事务,于是他将此案移交给浙江巡抚朱昌柞,朱昌柞又以此案涉及学政御门为由,发给督学胡尚衡,胡尚衡又让球踢给了湖州府学,湖州府学找到了归安和乌程县的学官,让他们复查,他们得了庄允成的银子,又见庄允成印刷了新版的明书辑略,便回复道:”此书稀松平常,没有发现违禁之处。“

    吴之荣又在书坊中看到了新版的明书辑略,他两下对比之下,发现了新旧两版的区别。吴之荣几番告状受挫,知道凭借庄家的权利地位,早就买通了浙江的官员。此时摆在吴之荣面前有二条路,一是乖乖地回家种田,从此“安安稳稳”地过日子,与庄允成再无任何关联;二是进京告御状,与庄允成来个“不死不休”。

    吴之荣衡量再三,还是受不了去挨穷的日子,决定来个“富贵险中求”,进京去告御状。

    各位看官须知,康熙初年距离现在将近三c四百年之久,那时的交通远没有现代社会这么四通八达,对于当时的人们来说,离开自己所处的村子,到达县城的意义就像现代人出国一样;路途遥远,路况不好只是一个方面的原因,另一个方面的原因就是一路上的安全都不到保障,遇上什么开黑店的c什么山大王之类,小命就要丢掉,所以这吴之荣能下定决心,从一千多公里外的杭州跑到京城来告状,那也是抱了“视死如归”的决心。

    吴之荣来到京城后,写了状子告到京城通政司c礼部c督察院三处御门。然而,吴之荣在京城左等右等,却等来了驳回上诉的文书。原来庄允成明白此时满清到处兴起文字狱,普通文人稍有一点犯忌之处,立刻处死。他为求保险,在京城也花了钱打通关节。

    吴之荣”千里迢迢“地来到京城,又在此居住了一个多月,身上的盘缠早就用尽了,再没有结果,只能去当乞丐要饭了。他眼下只有一条路,就是亲自将案子上交到刑部。但这一招如果还是不行,吴之荣会以诬陷罪被斩,然而,这一次,冥冥中似乎一切早有注定,此时刑部在主事的乃是顾命大臣,满洲第一勇士一一鳌拜。鳌拜亲自接见了吴之荣,并观看了吴之荣携带的原版明书辑略。

    吴之荣在鳌拜面前”添油加醋“c”绘色绘影“地把庄允成勾结文人如何思念明朝c藐视大清,浙江从杭州将军松魁c浙江巡抚朱昌柞以下各级官员c幕客,是如何收受了庄允成的银子,如何将这样一桩大案c要案,“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然后又在鳌拜面前,”声泪俱下“地哭诉自己为了告发庄允成,如何遭到京城通政司c礼部c督察院的刁难,差点轮为乞丐云云。

    当年,建酋顺冶死前曾经任命过四个顾命大臣,鳌拜便是其中之一。他本是满清第一勇士,惯与汉人交锋作战,心中颇为敌视汉人,听到庄允成的所作所为,再看到明书辑略里面有大量篇章都是弘扬大明的恩德c揭露满清的残暴,顿时心中便有几分恼怒;

    又听到吴之荣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