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十章 造化有元功(求收藏)(第1/2页)  重生之这个崇祯有点萌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胡子睿突然想起前生去蓬莱阁时,看过袁可立《观海市诗》,诗题为《甲子仲夏登署中楼观海市》,他在脑海里整理了下诗的内容,用“抑扬顿挫”的声音背道:

    登楼披绮疏,天水色相溶。

    云霭洚无际,豁达来长风。

    须臾蜃气吐,岛屿失恒踪。

    茫茫浩波里,突忽起崇墉。

    坦隅遇如削,瑞采郁葱葱。

    阿阁叠飞槛,烟霄直荡胸。

    遥岑相映带,变幻纷不同。

    峭壁成广阜,平峦秀奇峰。

    高下时翻覆,分合瞬息中。

    云林荫琦坷,阳麓焕丹丛。

    浮屠相对峙,峥嵘信鬼工。

    村落敷洲渚,断岸驾长虹。

    人物出没间,罔辨色与空。

    倏显还倏隐,造化有元功。

    秉钺来渤海,三载始一逢。

    纵观临已申,渴肠此日充。

    行矣感神异,赋诗愧长公。

    胡子睿还清晰地记得此诗是以碑刻的形式保存的,当时导游小姐姐曾经说过此碑是由袁可立所作,书法大家董其昌书写,由温如玉所刻;胡子睿还记得当时导游小姐姐的介绍:董其昌作为中国书画史上的名人,不仅亲自为袁可立书写,说董其昌对袁可立的诗c书法评价都很高。

    胡子睿按耐不往自己的好奇心,准备来个“打破砂锅问到底”,他端起酒壶敬了袁可立一杯酒道:“袁老先生,董玄宰(董其昌字玄宰)先生你可认识么?”

    袁可立闻言,笑道:“不瞒王爷说,董玄宰是我的好友兼同窗啊!”

    胡子睿脸上带着惊奇的神情,对袁可立道:“此言当真?我听说董玄宰比你要大好几岁呢。”

    “董玄宰本是松江华亭(今上海闵行区马桥)人,而我是河南睢州(今河南省睢县)人,本来两地相距千里,他的年龄也比我大六c七岁,本来两个人已经无甚交往,然而有时侯缘份就是这样妙不可言。”

    袁可立点了点头,欣然道:“原来董玄宰年少时就以聪明才智闻名松江,然而让人感到奇怪的是,他参加科举多年总是‘名落孙山’(此处指落榜),外人议论纷纷,董玄宰自己也感觉非常郁闷;直到有一天,他做了一个怪梦,梦中有人对他说,你要和袁可立一起参加考试才能中榜;董玄宰于是走遍了松江,到处寻访我,那个时侯的我还在睢州,他当然一直没有找到,说来也怪,他真的一次科举都没有考中;董玄宰渐渐对科举失去了兴趣,转为将精力放在书画方面,反而创出一番天地。”

    胡子睿知道董其昌虽然没有著过一本专门论及书法的著作,然而,董其昌曾经说过“晋人书取韵,唐人书取法,宋人书取意。“这一句话说尽了晋c唐c宋人书法之长,又加上自己对于韵c法c意的理解,确实是书法大家的风范。当时的人们也喜欢董其昌的书法,他的名声流传到了日本c朝鲜c越南等东亚文化圈,只是是他的作品不管是短信还是素描都有很多人收购,后世满清酋长康熙c乾隆都很喜欢董其昌的书法,康熙甚至亲自临摩董其昌的书法,一时之间,揪起了满朝学董书的热潮。

    胡子睿笑着对袁可立道:“那么这个董玄宰最后还是找到你了?”

    “我小时侯家境贫寒,长到七c八岁的时侯,母亲让我一边放牛一边读书,那一年,董玄宰正巧来睢州写生,看见我在牛的身上放了个书袋,颇为好奇,便向路人询问我叫什么名字,当他得知我就是袁可立,他感到特别高兴。“

    袁可立回忆片刻,仿佛回到了少年时代,露出一个不好意思的笑容道:”当他得知我家没钱供我读书,他征得母亲的同意后,就把我带回了松江,亲自给我上课。也许是冥冥中自有天意吧,董玄宰和我一起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