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十二章 对抗魏阉的旗帜(祝书友新年快乐)(第1/2页)  重生之这个崇祯有点萌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胡子睿握着袁可立的手,落泪道:“今天一别,不知何日能再听到先生的教悔!”袁可立也哭了,辞别道:“不劳王爷远送了,微臣就此告别!”

    胡子睿看着袁可立一行人渐渐远去,用马鞭指了指前方的一颗树道:“我真想砍了这颗树!”

    宋应星c毕懋康等人感到奇怪,脸上露出好奇的神态问道:“请问王爷为何要砍了它呢!”胡子睿留泪道:“它遮挡了我看先生的视线啊!”看到胡子睿如此重情意,宋应星c毕懋康等人皆被感动。

    卢象升自辞官以后,一直居住在京城自己租往的一处公馆里。平日里一边练习武艺c观看兵书,一边也留心朝堂上的动态。

    这一天,卢象升正在书房读书,听到仆人来报,信王爷亲自来公馆拜会他。卢象升最近听了不少信王的传闻,知道信王自被立为皇位继承人之后,隐隐成为朝堂上对抗魏阉的一面旗帜。卢象升心里也曾经计划过自己如果见了信王的面,应该怎么才能给他留个好印象,没想到信王爷竟然真的来了。

    卢象升迎了胡子睿坐了上位,胡子睿打量着眼前这个卢象升,此时的卢象升才是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肤色白皙,长相清瘦,卢象升是进士出身,看上去就像是个普通的书生;卢象升的双眉偏浓,眉形c眉毛直线上扬,有如两把剑一般,眼睛大而明亮,眼神中透出沉着而刚毅的神色,仿佛在提醒着胡子睿,卢象升不光是个书生,还是个精通武艺c熟悉兵法的战将。

    胡子睿不禁在脑海里搜索着他前世的回忆,卢象升在朝堂中展露头角是在崇祯二年“己巳之变“的时侯,当时皇太极率军绕过关宁锦防线,由喜峰口长城破关而入,一时间京城戒严,崇祯皇帝发出勤王令,号召各方英雄豪杰进京勤王,当时只是个大名知府的卢象升,听到这个消息后,立即拿出自己的积蓄,募集了一支一万多人的部队,进京勤王。

    “己巳之变“中,年轻的崇祯皇帝遇到很多烦心的事情,卢象升的这支勤王部队的存在,是在这次事变中为数不多能让崇祯皇帝感觉欣慰的事情。按大明王朝制度规定卢象升是没有资格也没有必要来勤王的,于是崇祯皇帝便问卢象升为何要这么做,卢象升慨然答道:“国家养士三百年,我身为朝廷命官,岂能坐视建虏扰乱京城!”

    崇祯皇帝被卢象升的忠义所感动,给卢象升“论功行赏”c“加官晋爵”,又派卢象升挂帅去剿灭河南,河北,卢象升也很好地完成了崇祯皇帝交代的任务。后来崇祯皇帝发现卢象升确实是个将才,准备交给他更重要的任务。

    崇祯七年(公元一千六百三十四年),以马回回c过天星c满天星等人为首的流贼攻掠了四川c湖北等地多个府县,兵力达到四五十万人,声威大振;而四川c湖北等地的官军只有几万人,流贼和明军的人数差距如此悬殊,这场仗确实不好打,当时朝堂上很多大臣都不愿意挂师,而是一致向崇祯皇帝推荐卢象升前去剿灭流贼。

    明朝末年,大多数文官喜欢“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他们的这种冶军方法固然潇洒自如,然而掌控军队的文官们平日不直接参与军队的训练,战斗时也只是呆在后方,不亲自上阵,造成的后果就是军中的士兵们在战场上士气普遍不高,很难拼命作战,稍有挫败就“望风而逃”;

    卢象升却不是这种作风,他和士兵们一起吃往,”有难同当,有福共享!“当时卢象升军中有支从辽东借调过来,将近三千人的骑兵,这支部队是由祖宽统领的,祖宽这个人性情刚烈,骁勇善战,但是他有个毛病,经常放纵部下四处劫掠,军纪很差,卢象升几次跟他“通宵达旦”的谈心,以忠义之情来感动他,说到动情之处,卢象升常常“热泪纵横”,祖宽被卢象升打动,跟随卢象升转战四方,立下了不少“汗马功劳”;后来这个祖宽被借调到洪承畴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