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三十四章 涉沧溟十万余里(求推荐)(第1/2页)  重生之这个崇祯有点萌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值得一提的是,《大明混一图》的原件,后来幸运的躺过了历次战火,完整的保留了下来,如今被列为国宝级珍贵文物,现存于中国第一历史博物馆,对社会公众开放。公元二千零二年十一月,“南非国民议会千年项目地图展“在首都开普敦隆重开幕,在来自世界各国”琳琅满目“c”形形色色“的地图中,一副来自中国古代大明王朝的地图,引起了当地民众的围观。

    原来这幅来自中国,绘制于14世纪的地图,清楚地标注了德雷肯斯山脉c好望角等非洲地理,是最早标明非洲的世界地图,早在六百年前,中国便能制成这样详尽的地图,充分说明了大明王朝的文明程度,中国人在地理学c制图学上的惊人造诣,南非以及世界各大媒体也纷纷隆重地报道了此事。

    《大明混一图》能漂洋过海来到南非首都开普敦,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原来,南非国民议会议长金瓦拉女士的来中国访问时,获赠了一本《中国古代地图集》,在这本书明代卷开篇就印着《大明混一图》,金瓦拉在看完全图后,被深深地吸引,于是再三请求,让这幅《大明混一图》参加“南非国民议会千年项目地图展“,中国第一历史博物馆攻克种种难题,终于在不损伤原图的基础上,成功将《大明混一图》全部复制出来,将复印件借给“南非国民议会千年项目地图展“,也算完成了金瓦拉女士的心愿。

    《大明混一图》对沿海地形的准确描述,说明了大明王朝在航海上的成就,也为续任者提供了探索的基础;雄才大略的成祖皇帝继位后,充分意识到国际贸易的重要性,为加强与海外的联系,派遣郑和七次下西洋,郑和航队一方面通过巨额的海外贸易,补贴国内的财政缺口;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外国使者进贡祥瑞,充分显示自己的执政合法性。

    郑和航海采用了当时最先进的指南针和观察日月星辰的“牵星术“测定方位,以航海图作为依据,来保证航海的路线安全。郑和航海的船只规模非常宏大,”大者长四十四丈四尺c阔一十八丈;中者长三十七丈,阔一十五丈“,马六甲作为郑和船队的重要中转者,当地人曾经这样记载道:“凡中国宝船到彼,则立排栅,如城垣。设四门更鼓楼,夜则提铃巡警。内又立重栅,如小城,盖造库藏仓廒,一应钱粮,顿在其内。去各国船只,回到此处取齐,打整番货,装载船内,等候南风正顺,于五月中旬开洋回还。”从这段文字描写可以看出,郑和下西洋的船支规模何等宏大,大明的国势是多么强盛!

    永乐时期的大明王朝,有如一团在海面上勃勃升起的红日,向外部世界充分展示着自己独特的魅力。郑和自己也在第四次下西洋时满怀豪情地写道:““自永乐三年奉使西洋,迄今七年,所历三十余国,涉沧溟十万余里。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而我之云帆高涨,昼夜星驰,涉彼狂澜。”

    英国著名汉学家李约瑟所著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是这样描写郑和航海的:”15世纪上半叶,在地球的东方,从波涛万顷的中国海面,直到非洲东岸的辽阔海域,呈现出一幅中国人在海上称雄的图景“;李约瑟更进一步估计,当时中国拥有的般只将近四千艘,当时欧洲的造船业远远落后于中国;对于郑和留下的航海图,李约瑟也给出了很高的评价,认为这些航海图绘制的非常精确。

    郑和下西洋抢了文官集团们的走私生意,断了他们的财路,他们一直”耿耿于怀“,又顾忌成祖皇帝的威势,不敢在朝堂公开站出来反对,成祖皇帝死后,文官集团们就”迫不及待“地跳了出来,阻止郑和再次下西洋,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出发,甚至不惜采用将航海资料隐藏这样的极端手法,来阻止郑和的船队再度出海。

    郑和被公认为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航海家之一,郑和的远航比哥伦布要早八十七年,也是“大航海时代”前,世界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