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空如也。白居易忘了自己有多久无言,只是回过神来时,羲岚已打开窗扇,让稀薄的月光落入房内“天色已晚,恐怕二位今晚要在驿站留宿了。”
白居易抽出一幅画端详许久。画上有一轮明月,明湖如玉鉴琼田三万顷。湖面一叶扁舟上,主角还是醉酒的李白。他手持金樽,眼神迷离,勾头对着湖面明月的倒影,身体摇摇欲坠。白居易道“这幅画便是李太白在采石矶捞月溺水图吧”
“是的。”
“虽然以前从未听过他捞月而死的传闻,但这一死法更似他的为人,诗仙也算是归得其所。”
羲岚但笑不语。杨氏道“听您说到中途,我便心生佩服。原来裴老太太不仅是位智士,还是仙子托生的人儿。只是我有些好奇,从安史之乱结束后,您便再也没有提过邢不,太微仙尊。他最终回来赴约了吗”
羲岚笑了两声,反倒坦荡荡道“你是想问我,最后可是嫁给了逸疏”
杨氏脸微微羞红,未再追问。
白居易早发现了羲岚并未将故事说完,也察觉到羲岚如今子孙满堂,可万一夫君不是太微仙尊,话题岂不有些敏感,故而没有挑明问。直到妻子开口,他终于迟疑道“居易有一事不解。若按裴老太太的说法,邢逸疏其人当年权倾朝野,应该名震后世才对,那居易从未听过他的名号,可是因为他曾说过,他会在离去后消除自己存在的痕迹”
“或许,他确实不曾存在过。”
“什么”杨氏与白居易一同诧异道。见羲岚点头,白居易又道“可是指他未能找到求生的方法,所以过世了吗”
“他一开始就过世了。”
“什么意思”
“我告诉过你们,这是一个孩子们很爱听的长故事。既然是故事,那真真假假,虚虚实实,也不可得知。从头至尾,我只是喜欢把故事画成喜欢的样子,又讲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白居易夫妇皆语塞。羲岚道“现在我还有第二个故事,或许比较接近真实,你们可想听听”
“好”
翌日,曲江畔有文人吟诗作赋,放目一船春色,十里湖光。白居易独自站在曲江旁,只觉得岁岁年年花相似,年年岁岁人不同。这一片景色,想来与当年并无不同。而另一个故事哪怕他没见过,也忘不掉了。
乾元元年,史思明反,举国上下血流千里,放目尽是冠缨豺狼,死伤如积。李白因参加永王东巡,被流放至夜郎。乾元二年,关中大旱,天下大赦,流者均能重获自由。李白在流放途中遇赦,情绪大好,当下驾舟东还。途经白帝,他写下了惊风雨而泣鬼篇“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只是好景不长,李白被常年流离潦倒的生活拖出一身病,回到金陵便卧床不起。乾元二年,史朝义自立为帝。李白鬓虽残,心未死,哪怕一生故作洒脱,但安史之耻未雪,臣子之恨不灭。他只恨不得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突厥血。同年,李光弼统领东南八道行营节度,出镇临淮,凭轼东征,进攻反击史朝义大军。得知这一消息,李白请缨杀敌。可行径途中,他的病情加剧,从马上摔下来,被送到族叔李阳冰家中,此后再也没有起来过。后面的事都与白居易听说的所差无几。他写下临终歌交与李阳冰,叹其一生大鹏飞振八极,却中天摧之力不济,遗恨而亡,享年六十二岁。
有些真相比白居易听说得还要惨上那么一些。例如杨贵妃的下落。羲岚画里的杨贵妃被唐玄宗送到了东瀛,二人虽此生不得复见,却有书信往来,算是成就了又一段牛郎织女的佳话。白居易听说的是民间流传的故事,既是他写在长恨歌里的那样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也就是说,军士们强迫李隆基赐死杨贵妃,李隆基无能为力,只能赏她一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