畔,衔着镯子,与天罚千年的孤独作伴,继续亲眼见证着千秋朝代的变迁。
在骊山想要杀杨玉环的人是羲岚。因为她从河泰那得知,杨玉环与李隆基的结合终究会害了大唐。她自我挣扎了一段时间,后察觉红颜祸水这一结论是谬论。若李隆基真心愿意大治天下,哪怕是孤鸾之命,也动摇不了他半分。因此,唐王朝的衰落不可避免,一个小小的杨玉环,不过是条。
与郭子仪解除婚约是真,却并非因为邢逸疏的介入,而是因为郭子仪生性风流,订亲之时便告诉羲岚,他会像战国孟尝君收纳食客那样纳妾,让她有许多姐妹相陪以排遣寂寞。她无法接受如此结果,与他和平道别,嫁给了一个性情豁朗的新晋进士,此后晚食当肉,安步当车,过着平淡的小日子。
总之,一切的美好,都只是羲岚笔下的画卷。是她画出了采石矶捞月而死的诗仙,是她画出了杨玉环远在东瀛的锦书思念,是她画出了阿妮蛮与河泰的奈何桥之约,是她画出了开元年间洛阳桃花下的仙人;是她画出了长安骏马上、曲江池畔的翩翩邢少师她觉得人生苦短,犹如薤露,儿孙们长大会经历各式各样的不圆满,她只希望他们尚且年幼时,尽可能地给他们圆满。
午时,白居易离开曲江,骑马来到西市。是年,李纯皇帝以法度制裁藩镇,圆满了李氏江山的再度统一。帝京有辐辏车马,十丈红尘,距离鼎盛时代已过了近百年。儿时读过诸多关于昔日长安的名句,此刻都一一进入白居易的思绪卢照龄眼中繁华的“南陌北堂连北里,五剧三条控三市”,王维笔下旧梦般的“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孟郊恣意洒脱的“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杜甫心中战乱哀愁的“长安城头头白乌,夜飞延秋门上呼”而最令他喜爱的一句,莫过于李白那一句“长相思,在长安”。
长相思,在长安。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美人如花隔云端
白居易有些烦闷,进入酒肆中坐下,想喝上几斗酒消消愁,但酒还没上来,他就听到后面有人念起了他的诗“今天表演的娘子是胡姬,真稀奇,有点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的味道呀。”
“你这话说的就跟不是长安人士一样,长安以前胡人可多了,即便现在不常见,小时候总见过许多居然用写杨贵妃的诗来形容胡女,我瞎了,什么都没听到。”
“杨贵妃又怎么了祸国红颜一个,结局还跟褒姒一样只是下落不明,我看啊,她就该死掉。”
“不然。有传闻说她确是死在马嵬坡了。”
“怎么可能,玄宗皇帝如此宠幸她,都说她被送到倭寇国了呢。”
“这话题说不清楚,不说了不说了”
听到此处,白居易蓦然睁大眼,想起羲岚在故事中提过一开始画笔的事,后来也是不了了之。正巧这时博士为他送了酒来,他抬头道“博士知道李白是如何死的么”
博士想了想道“在采石矶醉酒捞月而死的。”
白居易心跳也快了几拍“他不是在李阳冰家中病死的么”
“有这一说法啦,不过小的更相信他是捞月死的,毕竟他写了那么多关于月亮和酒的诗,这才是他的作风嘛,哈哈。”
白居易懵了。这段子明明都是裴老太太瞎编的,除了他,就只有她的子孙们知道。怎么一夜间,长安这么多人都在讲她的故事。于是,他问博士是否认识羲岚。博士思来想去,摇摇头,只问他可是什么名门人士。他来不及回答,付钱离开酒肆,策马再度去了桃源。
苔深竹响,花团粉白,桃花簇拥庭院。一棵桃树下,羲岚老神仙下凡般笑迎他,听他把疑问连珠炮一样提出来。她道“我早猜到了聪明如乐天,定会再来。如此,我再与你说说第三个故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