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6.我在红楼当夫人(第1/2页)  我在名著当夫人(综)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吉时已到,太监鸣鞭,皇帝、皇太后、皇后、妃嫔入席。大臣们依次跪拜,再齐声恭祝皇上万寿无疆、四海丰登、国泰民安。

    这时,太上皇姗姗来迟。

    众人又向太上皇跪拜问安,太上皇免礼赐座,大家这才依次坐定。

    皇帝先是展望了一下未来,向天向地向臣民敬了一轮酒,然后到太上皇,太上皇说的贺词比皇帝的还长,大臣们不敢东张西望,只能垂首安静地听着。

    等头头都说完话,正式开宴。

    至于城门外的灯坊、灯楼、灯廊、龙棚、灯棚什么的,都因大雪阻拦,当今又是个爱民如子的皇帝,就没有这样铺张浪费,也就没有了皇帝与百姓普天同庆的流程。

    宴席上觥筹交错,笙歌一片。

    但众人的目光都集中在坐在皇帝下首的皇后娘娘,准确来说,是皇后娘娘身边的小皇子身上。

    说起来,这位皇帝挺悲催的。

    在潜邸时,因为不受重视,又没有得力母家为他谋划,娶的王妃也只是一个四品的刑部侍郎的嫡幼女。因其不是嫡长女能按照作宗妇来培养,这位王妃管家手段是临阵磨枪的。可想而知,那状况会有多混乱。

    这位王妃唯一的孩子,就是因后宅层出不穷的阴私手段而八岁夭折了。等新皇登基,成为皇帝妃嫔的女子直接盯上后位。或许是丧子之痛让这名可怜的女子黑化了,皇后在那些女人针对其他妃嫔的时候会暗地里推波助澜。

    久而久之,皇宫里就只剩下一位养在皇后膝下的皇子。这位皇子的生母是皇后身边的大宫女,产下皇子就失血过多而亡,死后被正三品婕妤葬入东陵。

    皇帝子嗣稀少的状况不会持续太久的,大臣们纷纷上书进行宫廷选秀,皇帝也有些意动,便允了此奏,让皇太后与皇后在来年开春选出贤淑漂亮的女子充实后宫。

    不过这一举,让皇后的算盘彻底落空。既然不能让膝下的大皇子徒礼立为太子,那就让大皇子多见识世面,与皇帝打好关系,也不枉费她昔日的谋划,走一步算一步吧。

    贾代善在思考贾家能不能在选秀上分一杯羹,就听见太监正在传唱各位官员献上的礼。

    听到北静王献上一饕餮纹青铜鼎、南安王送上一把巴蜀柳叶形虎斑纹青铜剑镇国公的白釉高足碗、理国公的小叶紫檀木雕罗汉像、齐国公的和田青白玉螭龙璧再听到“荣国公恭谨上绥边经制金书玉册一书”

    贾代善观喜佛的皇帝见到这礼,眉目舒展,心里松了口气。

    幸好他没把那樽明显代表道教的鎏金铜真武大帝像呈上,不然就闹笑话了。当然,还有深层次的原因,这里就不表述了。

    这次,万寿宴没有宁国府的份。

    宁国府虽有国公品级的排场,当家人却没有相应的身份。

    这里就不得不追根溯源,荣宁两家出自同一个祖宗,贾代善这一支说真的算是旁支,宁国府才是正经的嫡支嫡脉。

    可是与贾代善同一辈的贾代化,只袭了一个一等神威将军,虽有京营节度使这个实权官职在身,但是贾代化的身体比贾代善还糟糕,在去年就过世了。如今撑起宁国府的是贾代化的儿子贾敬。

    贾敬,善读书,却不善当官,他考中了恩科的乙卯科进士,却在翰林院籍籍无名。而爵位被皇帝扣下,一直没有下旨明确贾敬的身份。

    贾代善曾上奏“催”皇帝快点下旨,却没想到发生了前太子太傅张家被全家流放的事,这事就耽搁了下来。

    就算贾敬袭了爵,到时也掉落到三品将军去了。

    “四王八公”已有名无实。宁国府的事是一个讯号。其他王公的当家人都在想办法保住爵位,有的负隅顽抗,有的偷偷投诚,有的作墙头草。

    总之,本来连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