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34居然感动他们了(第2/3页)  我当知青那几年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没有其他活,这要看队长咋安排了。

    起床,抽火,搁锅,添水,盖上锅盖:这是有前有后一整套动作。接下来洗脸,刷牙。再下来就是和面,拍面饼子,准备再做一锅“老鳖靠河沿儿”。待到锅开,把红薯面饼子顺进开水锅里。煮一煮。待那黑面饼子漂起来,靠到锅边,像老鳖了,再煮一会儿。端锅,封火。捞碗里一个,添点汤,端起碗吃饭。

    因为好长时间没回家,从家里捎来的咸菜早已吃完。那就“老鳖”蘸粗盐;要不就淡吃。淡吃没味儿,那就蘸盐。蘸盐太咸,不如淡吃。那就喝汤淡吃,不再蘸盐调味儿,心无别念。

    那饼子是可着巴掌拍出来的,真像成鳖一样大,来上三碗,吃上三个饼子也就饱了。汤也稠糊得能抿袼褙,不喝可惜了。那就再喝一碗,把这锅汤喝完,也顶点饥,耐点渴。吃罢,漱口,刷锅,刷碗。再给火里续块儿蜂窝煤。这时上工的钟声已被队长敲响:该出门了。

    “当、当、当……”钟声响亮。催得急。孙泉源径直走到仓库旁边存放水泵、电缆的土窑里。会计已领人在那里等候。孙泉源开锁,推门,跟着会计和几个年轻人一起,把那水泵、水管抬上架子车,又撂上电缆。推起,向菜园跑去。

    那是六寸泵。说是六寸,其实应该是六英寸。六英寸到底能合多少寸,到现在孙泉源也不知道。他只按六寸说,大家也都按六寸说,大家也都知道是说这台水泵了。

    这六寸泵确实很好,比那漏水的解放牌水车强多了。秋来有这家伙抽水,只要不停电,不让这家伙闲着,增产是一定的。

    大家把水泵安装好,交给看菜园子的,让他看着浇地,大家也都走了。

    说住拉草苫子的汽车要来。临近中午,那是一定会来的。不能等到人家车来到以后再收草苫子。在车到来以前收货是省事儿的。车来只管装车,司机也是喜欢这样做。

    因为车来差不多要到晌午。现在就要着手,从仓库里挖些面,让菜园里薅些菜,又按一毛钱一个,去户家买了四个鸡蛋,安排两个妇女给司机烙油馍,炒菜,做面条。

    把这些后勤工作安排好之后就开始收草苫。一家一家的草苫展开看。众目睽睽之下,对比着看,看得很清楚:真个是打得好:溜光,不起毛,厚薄匀称,一家比一家打得精妙。因为各家打得草苫都挂着写有各家名字的布条,孙泉源检查过几家以后,也就只过重量,不再检查了。他笑着说,没有带名字的布条,请不要上磅。上磅的每捆草苫子上,一前一后都有两根带名字的布条,那就不用检查了。这是关系到信誉的问题,这布条不能少。

    车来了,孙泉源让把过好磅的草苫往车上装,然后由会计跟车朝市里砖瓦场跑一趟去结账

    近水楼台先得月。因为做饭时,不可能恰好只做够司机一个人吃的。那就让司机捎走俩油馍。剩下的面条,留给孙泉源,当做午饭。做饭的妇女们也能,还专门给孙泉源剩下一个油馍。孙泉源不好意思,但还是厚着脸皮把那饭吃了。做饭的年轻媳妇说得好:“你不吃,这剩下的饭,该咋整治呢。总不能倒进牲口料槽里,让你跟着去那里开槽。这都是剩下的东西,你不吃也没人说你好,糟践也是白糟践了。你吃了应该,没人说你不好。没人说你贪占公家便宜。你只管吃就是了。”这是当嫂子的口气。她不客气,再不吃,她要让孙泉源跟牲口一起,把脑袋探到牲口料槽里去吃呢。

    下午没有紧要的活,队长多麦说:趁下午没事儿,把那桐树出脱了。按方计价。当时说好的,队下只要主树身,主树身以外的枝杈都归户家。主树身都在仓库前的麦场上堆着。回乡青年文化深,他们用他们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很快算出每棵树的立方。按方作价。不掏现钱,由会计开出三联单:会计、保管、户家各持一联。到年底分红时按单结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