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37生存与舒心(第2/3页)  我当知青那几年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实质性的伤害。

    尤继红是个心高气傲,十分激进的先进青年,不知道这事儿之前,心情还可以;知道这事儿之后,心里那道坎儿就过不去。她压根儿就不知道有这事情。她也不相信有这事情。她以为这是别人为了跟她竞争,对她实施的人身攻击。她说:“泉源呀,我现在越想越害怕。你知道,我是善于学习总结的。咱们下乡到沟里,沟里没有寨子,没有寨墙,但沟里有寨上。一条溜着悬崖的小路,去到寨上也真不容易。旧社会,听说强盗要来,沟里的男女老少都挪到寨上躲避。这是咱沟里。街里就不一样。街里没有沟里这寨上的天然屏障来保护自己。他们耗费巨资,筑起寨墙,防匪防盗。为了村里人的安稳生活,他们会让来侵犯的匪徒们付出代价:血染寨墙。

    ‘’解放后,党的阳光洒满大地,人民都生活在党的阳光下,过着幸福的生活。无忧无虑,多好的生活呀。偏偏有人就要站到别人头上拉屎拉尿。就像招生这事儿,推荐上谁,谁去不就行了?还偏偏去造谣,诽谤人家母亲怎么怎么了。这对他自己又有哪些好?我真不知道。”

    两人一路紧步走,走得疾。脚下不停,心里想说的话也是可以说一说的。没人扣帽子,没人打棍子;哪儿说,哪儿了;这个话题说着岂不是很好?孙泉源觉得尤继红遇住这事儿,忽然成熟了许多,她的言语不再那么拧,她的语调不再那么拗,她好像突然间把眼前的事情看淡了。孙泉源笑着,心里想:“只要你能容得下别人把话说完,我就会把我的看法也说出来。你不要觉得奇怪。我现在先给你做一下工作,泼一泼冷水,免得录取不了,你心里难受。‘’于是,他顺着尤继红的话题,照着自己的想法,不紧不慢说起来:“其实对这些事儿,咱们犯不着去痛恨他们。他们办的这些事儿,值得痛恨;他们这些人,却让人觉得可怜。咋说呢。他们也是想把日子过得好一些。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是规律,无可厚非。人若不想往高处走,水也不往低处流,那就麻烦了。

    “在没下乡的时候,我总觉得世上的事情一刀切很好,一刀切最公平。待我下乡以后,我才觉得我这想法太幼稚,太可笑。我把城市生活和农村生活做了对比——别看现在的农村人都想去城市,都想去过城市生活。其实真正让他们去过城市生活,有些城市生活一定会让他们失望,——有些城市生活一定没有农村生活好。

    “所谓城市生活好,那是在城市有工作,有单位,单位有福利,是城市单位里的福利好。若没单位,光有城市户口,这样的城市生活又该好到哪里了?

    “有人说,现在的农村人都想往城里跑。其实他们看中的是城市里的单位,冲的是城市单位里的福利。若没有单位里的福利,单有个城市户口,这个户口又有多少迎人的地方呢?

    “别再说这读书无用。从表面看,读书确实无用。就拿咱门口比咱们大岁的哥们姐们来说:学习不好的,有的小学毕业,没考上初中,有些考上初中,初中没毕业,知道考不上高中,知道下劲儿也没用,找个工作,给家里减轻负担,挣钱养活自己了。去的还是大国营。那些学习好,很有希望考上大学的,上了高中,最后下乡,在乡里熬了几年,最后都进了地方国营,多数还是集体工。谁的工资高,谁的福利好,一目了然,不用说了。这是朝上走,没走好,掉到坑里去了。

    “更可气的还有:好不容易熬到招工,——下乡时披红戴花,不要政审。——待到招工到来,恨不能翻出祖宗三代挑毛病。一个卖煤,卖面,卖酱油醋、玩尺子扯布卖鞋袜、笤帚的服务员,难道还能掂枪保卫这商业战线?——到最后,总算清楚了:名额有限。不想些法子把那不认识,没关系的敲下去,他们挤上来又该怎么办?由此可见,不是要挑有志青年来保卫商业战线,实则是名额有限,熟人子弟带不回去,以后大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