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075 闹事(第1/5页)  奸臣养成实录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快更新奸臣养成实录最新章节!

    在小白文里,承伯公世子这个人身上迷雾重重,简直比男女主角还要神秘。

    说起来,简锦最好的是他最后逼父贪权的举动。

    他之所以做出这种抉择,还需要从前情说起。

    小说后期,皇帝病重,太子被废,政治大权都转移到楚辜手里,但他处事素来冷酷强硬,因此惹来了不少朝中大臣的怨言。

    面对这种被孤立的状况,楚辜依旧不为所动,该干嘛还是干嘛,最后凭着政治铁腕处理掉了一批反骨,顺利登上皇位。

    但是在登上皇位前的一段日子,却是颇不太平。

    昔日太子被废,朝中拥立太子的老臣们却相信,皇上迟早会再度复立。

    所以为了让皇上快点气消,这群老臣就整日里在皇上耳边念叨,其中尤以承伯公最甚。

    每回退早朝承伯公必到御房去大理一番,拐着弯说尽了太子的好话。

    皇上却不堪其扰,后来甚至见到他都怕了,有几次在宫道上,远远地一见到他的身影,就立马让宫人调转御辇。

    不过话说回来,皇上虽然实在很烦承伯公的啰嗦,可也抵不住其他大臣每日在耳边的苦劝,时日久了,心底就勾起了对太子的思念之情。

    眼看着太子再度得宠,皇上却突然病了,而且这一病来势汹汹,三个月后,直接拟了遗旨,把皇椅交给了燕王。

    没过多久皇上就驾崩了,这份遗旨随之公之于众,太子党羽不干了,承伯公就是头一个质疑。

    他领着一群老臣堵在金銮殿前,把遗诏研究了一遍又一遍,看到第五十遍才放弃了,而后被燕王一道旨意,就打发到了偏远的边陲之地。

    承伯公却是不肯了。

    他纠结兵马发动宫变,燕王被困宫中,援兵尚在千里之外,大厦将倾之际,承伯公世子却突然杀出来。

    他以太子为人质,强迫他老子带着手下人马退到城外,如若不然,就一刀子划了太子的人头。

    承伯公机关算尽,气极攻心,却不得不咬牙退出京城。

    而刚一出城门,燕王的援兵就到了,合力杀得承伯公一个措手不及,最终败至燕王剑下,自刎谢罪。

    承伯公世子,既作为承伯公的亲儿子,合该要受牵连,但他同时又是燕王的最大功臣,功过相抵,从此沦为一介平民。

    后来京城里的百姓再也没有见到过他,此人好像销声匿迹了般,一下子就消失在了这个世上。

    又过了无数年,说人在茶馆里说到昔日燕王逼退千军万马的事,自然谈到了他,底下就有茶客说曾在边陲的一座寺庙外见到过他。

    众人纷纷猜疑,难不成当起了素心寡欲的穷和尚?

    透露这消息的茶客就笑了,说他比当一个穷和尚还不如呢,就在寺庙门口支起了一个小摊子,给上香拜佛的香客看看手相,算算命什么的。

    昔日得意潇洒的承伯公世子,别人高捧在云端上,如今却是沦落到了给别人算富贵命势。

    众人一时皆唏嘘不已。

    渐渐,京城内外就传开了承伯公落魄穷苦的事迹。

    后世也误以为他当日在宫门前挟持太子逼死亲爹,是因为心中对权势的贪婪,所以与燕王里应外合,不顾父子亲情,也因此遭到天谴,穷苦余生。

    史上也称他:逼父贪权。

    这就是世人的理解。

    到底真相如何,小白文对此却含糊带过,寥寥几笔,所以也无人可知。

    但胜在作者文笔甚佳,通过细腻华丽的文笔,生动地勾勒出了一个清心寡欲超尘淡然的承伯公世子形象。

    所以这样一个温淡性子的人,又怎么可能为了贪欲抛弃至亲血肉,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