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63.珠光宝气(第1/4页)  胡善围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命妇分两种, 内命妇,和外命妇。

    内命妇是皇室册封的宗室女性,公主,王妃等。外命妇是官员们的夫人或者母亲。内外有别, 亲疏有别, 宫廷三大节日的大朝会参拜皇后的时候, 按照参拜顺序,内命妇站在外命妇之前。

    命妇朝见皇后, 都是天没亮就在西华门外等候, 有些住的偏远的,除夕夜里守岁放完鞭炮烟花,给晚辈发完压岁钱后, 就换了隆重的朝服和头冠,坐上大轿往西华门方向赶了, 就怕误了进宫的时辰。

    待尚宫局司钥女官分发宫门钥匙,开启宫门后, 命妇们进宫,先在内府等候传旨。

    胡善围把门栓扔到房顶,留在黄惟德善后, 就匆匆赶到内府等候命妇了, 上一次站在这里的时候, 她还提着考篮, 战战兢兢参加女官考试, 如今不到一年, 她就是经历过大风大浪的七品典正了。

    以前这些她需要仰视的诰命夫人们,今天反而由她来引导进退。

    胡善围拿着名单清点她的队伍。

    分到她手里是外命妇,勋贵一品或者超品的夫人们,尚仪局崔尚仪是个有心之人,尽量将有亲戚关系的夫人们分在一处,大家彼此都熟悉,少了拘谨,也有互相监督的意思,毕竟亲戚关系,一损俱损,一荣俱荣。

    六局一司各有各的窍门,都不简单。

    胡善围手中名单按照身份高低排列,排在第一个的,理所当然是郑国公太夫人蓝氏。

    蓝氏的女儿就是已经去世的太子妃常氏。

    蓝氏的弟弟是永昌侯蓝玉,大明少壮派青年将领。

    不过,蓝氏的丈夫最有名——素有“杀将”之名的常遇春,当年徐达和常遇春攻打苏州城,来自山东济宁的胡氏家族,除了胡荣背着女儿胡善围逃到卧佛寺,被道衍禅师所救,其余全部死于常遇春屠城之日。

    史载:“苏州城破日,常遇春入齐门,所过屠戮殆尽。徐达入阊门,不杀一人。至卧佛寺,两帅相遇,达始戒遇春勿杀。”

    常遇春死于大明第一次北伐的末尾,重伤不愈,病死柳河川,那一年,常遇春只有四十岁,英年早逝。洪武帝悲恸不已,给了常家授金书铁卷,封世袭罔替的郑国公爵位,并追封常遇春为开平王,以亲王之礼下葬。

    胡善围明明知道,常遇春是开国十大功臣,配享太庙的大人物,对大明而言,是正面人物。当年胡家轻视农民出身的朱元璋,站错了队,投靠另一个吴王张士诚,导致几乎全族覆灭。

    但,胡善围也是人,她有正常人类情感,因她的族人和母亲死于常遇春屠城,使得胡善围对整个郑国公府,乃至东宫都一种天生的敌视感。

    身为宫廷女官,这种敌视感万万要不得。胡善围克制住自己的情绪,她指着一个小房间,和颜悦色的对郑国公太夫人蓝氏说道:“外头冷,请太夫人这边就座,郑国公夫人,也请您一道进屋。”

    这位年轻的郑国公夫人是沐春的大姨妈——宋国公冯胜之女。冯胜的二女儿是周王妃。

    太夫人蓝氏其实只有四十来岁,她保养得当,和儿媳郑国公夫人冯氏看起来不像婆媳,很像是姐妹。

    宫廷房屋的门槛都做的比较高,命妇穿戴繁琐的朝服和沉重的翟冠,行动不便。

    郑国公夫人冯氏伸手扶着婆婆蓝氏跨入门槛,蓝氏侧身避过,说道:“不用,我还没老到这个地步。”

    冯氏不动声色的收了手,笑了笑,紧跟其后。

    婆媳两个都出身显赫,豪门贵女,骄傲的很,在大朝会之前都暗地较劲,私底下在郑国公府会更加热闹。胡善围看着这一幕,脑子里演了至少二十回的婆媳过招宅斗话本。

    朝见顺序是按照诰命等级排位置。

    胡善围手中名单都是公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