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四十七章 算计(第1/3页)  三国之我是四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中华上下五千年,人们做事都要讲究个师出有名。曾麒正得主位,使他这个拥有天下三分之二、实力最强的霸主终于是名正言顺了。

    当消息传入民间后老百姓一片沸腾,到处张灯结彩如过节般的热闹。他们终于不必再担心几年或十几年后,有一位不知是愚是贤的主人来统治了,也不必担忧这来之不易的生活会重新回到以前的朝不保夕。

    有些大商大贾自掏腰包,组织了一场场庆祝活动。他们心知肚明,如今商人的地位不再鄙贱,都是侯爷力排众议,大力扶持的结果。过惯了上位者生活的他们,绝不想再回到过去,那时候虽然有钱但地位却不如一个普通农民,真真正正的下九流。故而借着此次机会表明他们的态度。

    而后又听说中原一战,七十万楚军北上,致使粮草资重消耗甚巨,如今侯爷已陷入缺粮的窘境。接下来又是大肆的捐粮捐钱,短短两个月内百万石粮草已经全部jinru户部仓库。银钱更是不计其数,一车一车的jinru户部,弄的尚书孙乾每日都是乐呵呵的,简直合不拢嘴。此次商人露出了让所有人都刮目相看的力量,也再一次证明了曾麒的先见之明。

    至于世家门阀,除了与曾麒亲近的,全部都保持沉默。对此事闭口不谈,既不支持也不反对。当然了,不支持其实就是反对,只是慑于曾麒之威信不敢明言罢了。

    对于一些世家门阀的态度,曾麒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他们不大张旗鼓的反对,他也懒得追究。至于那些曹操、袁绍派来散播谣言、煽动骚乱的细作,一露头就被锦衣卫和老百姓给抓获了,可以说连一丝浪花都没翻起来。还有那些整日冒酸水的腐儒,曾麒也是呵呵一笑没有搭理他们。毕竟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有时候听到一些无关大局的反对声音,还是很有必要的。

    当然了,以上全是后话,我们还是回到当前的侯府大厅中。

    曾麒吩咐众人散去后,只留下了武进。而后又让长子曾炎退下,这才说道:“袁谭现关在何处?”

    “听从侯爷的吩咐,袁谭并没有关入大牢,而是软禁在一处宅院里。田丰、沮授二人时常探望,也按照侯爷的意思没有阻止。”

    “嗯!”曾麒点了点头。两个月前,他还在濮阳城时,邺城的锦衣卫就买通了狱卒,把即将被斩首的田丰救了出来。连同沮授两家之家眷一起被秘密送到了建业。当然,田丰这个油盐不进的硬骨头可没那么容易降伏。不过事到如今他的家眷全部在此,他也就没有要死要活的为袁绍尽忠,只是死活不愿接受赐封的官职。曾麒无奈只好把他放在国子监充当博士。沮授倒是接受了户部侍郎的职位,让曾麒心里舒服了不少。

    不过让他始终想不通的是,袁绍对于他的长子就这么不待见吗?几个月过去了,对于袁谭的死活不闻不问,这有点不大正常啊!

    “邺城锦衣卫可有消息传来?”曾麒问道。

    “有!说是以袁尚为首的势力不想让袁谭回到邺城,并州刺史高干也在背后发力。数月来几方势力吵闹不休,袁绍也是左右为难。”武进回答道。

    “高干?嗯!”曾麒稍一寻思就明白了高干的心思。如果袁谭回到邺城,以袁绍那任人唯亲的性格,即使儿子被俘过,那也是亲儿子,总比外甥要亲吧!那他并州刺史的位置可就不保了。

    想个什么办法能让袁绍把袁谭接回邺城呢?曾麒一时间陷入了沉思。突然他灵光一闪,袁绍此人虽然说志大才疏、外宽内忌,但是却最看重颜面。若是从这方面下手肯定能成。

    “嘿嘿!”曾麒奸诈的一笑,想到了一个绝妙的主意,不过却是有些阴损。

    “有仁!你附耳过来。”

    曾麒一招手,把武进招至近前,在耳边嘀咕了好一阵。

    “侯爷!这…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