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五十五章 准备(第1/3页)  三国之我是四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时光荏苒,转瞬即逝,两年多的时间就这么悄然溜走,如今确是已经到了建安九年初。

    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天下仅存的三大诸侯彼此之间相对还算安宁。不过这仅仅只是表面现象,私底下却是暗流涌动。

    就拿关中的曹操来说,自收降马超夺得凉州大部分地盘以后开始休养生息。不过这种平静仅仅只持续了一年。在建安七年秋收以后,曹操悍然发动了对西羌各部大规模的攻伐。

    此次曹操派出大军十五万,由神威天将军马超为主将,一路横扫西羌各部。曹军的突然袭击让西羌各部猝不及防,根本来不及互相联合就已兵败如山倒。但西羌胡人毕竟是游牧民族,从小在马背上长大,击败容易完胜却难哪!

    故而此战前后耗时小一年,钱粮资重更是消耗了不计其数,终于以西羌各族臣服并内迁而告终。

    曹操攻伐西羌之战,看似耗费庞大有些得不偿失,但实际上他得到的却要比失去的多得多。单说那数之不尽的牛羊、马匹就让他赚的盆满钵满了。而且那五万羌族控弦之士,对于地广人稀、招兵不易的关中来说更显得弥足珍贵。最关键的是解决了西羌各部,就等于稳定了大后方,让曹操再无后顾之忧,可以放心的应对实力庞大、虎视眈眈的楚军。

    不管曹操是出于什么目的,此次对异族的战争是有功于整个大汉民族的,消息传到建业后曾麒也不得不有所表示。当然了,这种表示也仅仅限于‘歌功颂德’的传书罢了。

    这两年袁绍倒是没有什么动作,而且听闻其身体越来越差,不过却并没有如历史上那般在建安七年病逝,最起码现在还能下床处理些政务。

    在建安六年末,袁绍长子袁谭在许攸、郭图、逢纪等一帮人的推动下,接替高干出任并州刺史。尽管袁尚心有不甘,不过为了尽早平息谣言,不得不捏着鼻子认了。

    袁谭在接掌并州大权后,仿佛换了一个人一般,励精图治、发展民生,鼓励商业,大练兵马。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不仅受到了并州百姓的认可,更让邺城的袁绍以及百官刮目相看。为此袁绍特意传书嘉奖鼓励,而且大摆筵席,高兴之下就连病歪歪的身体也好了许多。只是这种高兴并没有持续多久。

    建安七年末,自封平州牧的公孙度遣使来邺城求援,说是一个叫做大辽的部落迅猛兴起。如今已经吞并大大小小几十个部落,而且还占领了辽东郡南部以及乐浪郡全境。公孙度数次讨伐皆不能胜,故而希望大将军出兵相助。

    这下好了,邺城百官又有活干了,无休无止的争吵开始了。一方不同意出兵,理由是耗费兵力,耗费钱粮,劳师以远,得不偿失。而且大军北上要是楚军突然来攻,用什么抵挡?

    另一方同意出兵,理由是唇亡齿寒,若大辽部战胜公孙度,焉知他们不挥军南下,到时若楚军抓住机会渡河北伐,那可就是两面受敌。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袁绍又不知该如何抉择了,干脆躲在府里养病,等吵出了结果再说吧!只是这一拖一年多的时间就过去了,吵来吵去最后也就不了了之了,也没人在乎公孙度的感受。

    这两年里,曾麒也没闲着。除了囤积粮草,大练兵马以外,更全心全意的投入到科技园中,集中全力带领工部匠人们研制更加先进的武器装备。至于成果就不得而知了。

    而建安八年夏收过后,曾麒以支援中原建设为借口,将大量的粮草资重运往洛阳、濮阳等地。不过明眼人却是心知肚明,不说中原各州经过两年安心的发展以及华夏商会的大力支持已然是形势一片大好,单说你运送的这两个地方,傻子都知道有问题。故而曾麒这种掩耳盗铃的行为,直接导致了建安八年下半年,天下忽然有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感觉。

    只是让天下人不解的是这都建安九年初了,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