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官学,号称“六学二馆,六学是指国子学c太学c四门学c律学c书学c算学,隶属国子监,二馆指的是弘文馆c崇文馆。这是大唐的最高学府,不过崇文馆设立于贞观十三年,在贞观五年,长安只有一个弘文馆而已。此时的崇文殿位于东宫内,还只是皇家两座图书馆之一。殿前的崇文阁算是个讲学的地方,能够来讲课非鸿儒大师不可,学生仅限于皇家子弟,偶尔夹杂进来勋贵子弟,还是皇帝陛下亲自点名进入。对于大多数学生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来了学什么,学不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进来了!
在崇文阁陪帝国未来最高领导人皇太子听大儒讲课,进崇文殿遍览皇家藏书。和人提起就是一份荣耀也是一份资历!传说中的三大铁:一起扛过枪,一起同过窗,还有一样一起怎么怎么的,就算是占了一样,有个帝国老大的同学好处自不用说。
皇太子李承乾和两个弟弟吴王李恪魏王李泰自然是其中最耀眼的存在。李承乾还有自己的小班,辅导员太过牛b,孔子的第31世孙,正经职业国子监祭酒,副业太子右庶子。国子监祭酒相当于加上n个名校的校长,无论你躲进象牙塔专研学问还是钻营仕途他都有发言权。太子右庶子就比较简单了,皇家聘请的家庭教师,服务对象仅限一人一一一一帝国皇位继承人皇太子李承乾。对于家教老师孔颖达,以前的李承乾还是很尊敬,现在的李承乾暂时决定还是维持尊敬。为了生活也曾经做过家教,实际经历过感受才真实。孔颖达老师五十岁才开始给五岁的李承乾做家庭老师。这已经不是一代人的代沟,以前做家教,看在钱的份上都是自己尽力和学生沟通,互相间沟通顺畅教学质量才有保障。皇家家庭教师孔颖达老夫子留给李承乾的记忆最是深刻的就两点,用的久了被摩擦带了包浆泛着幽光的戒尺,还有,浓重的山东腔不带起伏诵读四书五经。天下读书人都是他们家的弟子,大唐近半官员是他名义上的学生。皇朝还没有传过二十世的,他们家传到他这里已经是第三十一世,孔家人有足够的资本傲视王侯。有学问不见得就是好老师,能当好博导并不等于教导稚子也是把好手。二十一世纪有句名言;态度决定一切。执拗带着故步自封的态度,还不辩论唯我独大,对教学的结果,加强版的李承乾为之担心。孔家的学问本身就偏科地厉害,单单苦读儒学,明显不符合已经拥有二十一世纪大学本科学历的新李承乾对知识的定义。
崇文殿,哥三都很熟悉。小太监将前后殿门都敞开,穿堂风卷过。两层的崇文殿下面这层本就建的很高,大量使用木头,木头良好的隔热性使得殿内不受外界酷暑影响,夜风吹过带来凉意。坐在蒲团上,面前二尺宽五尺长的矮条桌上,除了罩着细纱的烛灯,两个小宫女已经备好了纸笔。
李承乾独坐一端,对面,李恪李泰各自坐在自己的矮案后面。皇家礼仪教育很严格,跪坐着,李恪李泰端端正正。可是自己是要借助纸笔来和他俩聊天,隔着一丈距离,自己写他两也看不见呀!?
向俩兄弟招了招手,拍拍身边左右。李泰像是明白了大哥的意思,面上现出犹豫神色,转向李恪低声说;“大哥叫我俩坐到他旁边,你要过去吗?”
李恪满是疑惑地看看李承乾,“不能过去!”语气坚决的回答李泰。
还是李泰机灵,稍稍想了下就叫过小宫女。“给我们这也备上笔墨纸砚。”
崇文殿是个藏书读书的地方,最不缺笔墨纸砚,很快李恪李泰面前矮案上就摆好了纸笔,砚台里墨也都磨好。一切都已经备好,李承乾招过那个机灵的小太监,对剩下的人挥挥手都让到殿外候着。
决定来崇文殿,路上李承乾就理清了思路。说话有说顺口没把紧门说秃噜,一旦用手写字来交谈,速度慢,自然有了深思熟虑的时间。所以这场兄弟聊天重要的不是李恪李泰写了什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