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4.乳酥山(修)(第1/2页)  西湖底捞贪吃蛇[美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章

    回忆到此结束,但没有找到丝毫线索。

    可以确定是青蛇妖捣鬼,但裴宣依旧想不出,自己现在到底身在何处。

    忽然,裴宣感到一阵锥心刺骨的疼痛,从心脏传来。

    裴宣脸色一白,这疼痛,与幼时先心犯病时一模一样,曾经的痛苦回忆又浮现于眼前。

    但与此同时,一些裴宣闻所未闻c也从没有翻阅过的事情,像是从记忆深处翻了出来,闯进他的脑海中。

    一千年前,民间有一则“裴公子代替太子出家”的传说。

    据说唐宣宗刚刚登基不久的时候,皇长子突患恶疾。

    有神医进言,说要想保全皇长子性命,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让他遁入空门,出家为僧。

    怪力乱神之说,宣宗不信。

    但皇长子一病不起,御医们连皇长子得了个什么病都说不出个所以然,由不得他不信。

    这时候,当时还是户部侍郎的裴休站了出来,他素来虔诚信佛,提出让二儿子裴弢代替太子出家,能够起到一样的效果。

    宣宗大为感动,再三推辞,但裴休大人一心为君分忧,最后,裴弢公子还是出家当了和尚。

    没想到,裴弢公子一出家,皇长子的病,还真就好了。

    这段佳话,被百姓们津津乐道。都说裴公子代替太子,在湘南密印寺修行,还有个厉害的法号,叫法海。

    甚至还编出了一些禅机小故事,描述得活灵活现,说肩不挑手不能扛的裴公子,因为在寺院内日日挑水扫地,心怀不满,却被法师一言点化,羞愧认错,从此静心修行,领悟禅机,假以时日,肯定能成为一代高僧。

    裴弢公子出家,一晃,已经过了五年。

    这一年,裴休大人高升为当朝相国,裴公子在说书人口中,自然也成了相国公子,传说跟着他爹的官职一起升级,故事越编越大,故事里的“法海”大师神通广大,在百姓心中,已经是高僧活||佛一样的存在了。

    但此时,百姓口中快要成佛的那位裴弢公子,并没有留在密印寺领悟佛法。

    裴宣的感觉没有错,这的确是一座游船,船行在西湖的一处别庄内,裴弢公子正在领悟西湖七月风光。

    裴弢,正是裴宣所在的这具身体的主人。

    并不是什么偷梁换柱,代替出家是真的,这五年间,裴弢一直留在密印寺。

    其他的,从“代天子出家”的缘故到民间种种传言,里面的水比西湖深得多,就不足为外人道了。

    裴弢一个官家公子,密印寺当然不可能让他挑水担柴,何况他身体又不强健,万一出点什么毛病,寺里还指望靠他吃饭呢,怎么得罪得起?也没有什么世外高僧点化,修禅的老和尚多得是,真有禅意的大师却难得一见,与他们论禅机,还不如自己看佛经。

    裴弢看了五年佛经,没悟出什么惊人的大道理,只想明白了一句话。

    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

    可能上天注定要他做一个闲人,芸芸众生,多少人对这份富贵闲散求之不得,他似乎应该放下那点不甘心,好好当一个和尚。

    他已是僧籍,再不可能有什么建树,没有防备的必要,而且如今他爹已经成了裴相国,上上下下都对他这个相国公子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裴弢就带了侍童下山云游起来。

    第一站,就是钱塘。

    裴宣琢磨着脑海里的讯息,这“代太子出家”的缘故,他倒是能想明白,先不说朝堂争斗,其实从名字,就道明了裴相国对两个儿子不同的期许。

    裴相国有两个儿子,大儿子裴弘,“弘”同“宏”,大展宏图那个“宏”,小儿子裴弢,“弢”同“韬”,韬光养晦那个“韬”。什么意思?就是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