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章 根在道 柄在心 示现点化测其心(第1/2页)  重回大唐开圣世之降妖伏魔传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玉华真人继续教导说:“玄功的根在道,道本无言。传承的柄在心,言者难真。”

    “有史以来,传法者皆以功载道,以玄障目。使得很多的修炼者走向两个极端;性功走不通就走向以命修性而展返丹学,命功相不中则仅抱虚灵而导致信仰。”

    “性命能够双证的修行者的确是凤毛麟角,这个数量比那种丹功上的修习有成者更加少之又少。据圣祖所言,两千万个修炼者中间能够出一个圣胎(成就圣神)的修真者就很不错了,皆因人们妄念之多,佛思极少之故,非上天在末法时代不传真机也。”

    “故练隐功的高功师父对修炼明功的求真者的作用是戏剧性的,天地对于每一位“明师”的作用有无形的控制性。”

    “这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因此凡心稍有张弛者即落“木偶”之数,天心落于自性者即得道根。”

    “很多人出于人情而不承认天地对自己的戏弄,想那天地,在末法时代不传真法还要演戏,何以为普渡众生?此种人实在不知天地之无心,视百姓为刍狗,天地无心,以百姓心为心,所以百姓时常在遭自己戏弄(缘根的循环而已)。”

    “真正的度人者不是用人情去度而是施以真心度之,因此得正果而被度者不是心怀愤闷不平者,而是自己真心的觉醒。”

    “历史上很多的人在传法之时都说自己是奉天承运领诰度众,其名赫赫,其号炫目,并通过众口传曰:这是上天传下来的封号。”

    “回顾青史,行于此道者多为造事之托,日久不省,未见身退者均落得身首异处的下场。此言非危言耸听,实乃人心之妄念必遭戏落之终。”

    “师父仅知“圣人无名”,故传隐功不会顶冠招摇,迫于时势者也会反复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而防己心凌于“无形师父”之上,如此方能导致以柔克刚,以弱用强。”

    “修明功入道者于此不可不知晓,乃至为名利而妨己时则晚矣。言及至此,有人即会言:此大路之理久已不鲜了,老生常谈,何劳庸言?此种人实在是不明白隐功调控明功的奥妙,以至有“常谈”之论。”

    “旭日c翠华,你二人记住没有,听懂了多少?”

    二人答到:“我们已经完全记住,同时也听懂一小部分。”

    玉华真人说:“好,你们先下去好好参悟去吧”。

    二人即对玉华真人顶礼后,往大厅外面走去。

    两个人走到外面,这时翠华就见一白发老者蹒跚而来,他赶忙上前搀扶老者送其回家,及至返回住处,再也控制不了激动,号啕大哭一番。哭今日这际遇,修道之艰难,幕道多年而未见竿之影,仅此一坐出阴神而得此仙缘,再哭再号,“此乃生平第一哭”,皆因其身心知真师寻找弟子之缘故。

    此后,念及此地妙应师缘不容易,就努力修炼,由于功底扎实,数月之中已见奇妙。

    修及至此,人之精华未能主事,凡心正好受磨受难以验其真,以此,师父命人用强言以激之,针对肖翠华当时非空非净之体言之:“你不是一个好女儿,不是一个好妈妈,不是一个好妻子,不是一个好徒弟,不是一个修真界的好朋友”。

    此言一出,不出师父之所料,此一试而知,此子不可逆修,只可顺行。顺行者,欲擒故纵之主,负偶自许之宾。逆修者,头顶三尺,克已修心。

    一恍山中两年,师父派人命肖翠华来见,于是肖翠华来见玉华真人。

    见到后回去静坐,功态之中时时地拧拧耳朵c用手划一划天目,百思未得其解,问于大家未得其妙。

    师父此时对肖翠华耳语数言,使大家对师父之暗喻哑然失笑:“拧耳者,听话也,划划天目者,开天眼也,只要听师父之话,即可再启神目,打开天眼。”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