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五十九章 盟军(第2/3页)  燃烧的海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在全世界范围内,能够在粮食上做到自给自足的国家用十根手指头就能数过来,而有富裕的国家更是不到五个。

    最主要的粮食出口国,就是中国与美国。

    原因很简单,中国与美国首先解决了能源问题,并且首先完成了农业工厂化,能够用极少的人力生产出足够多的粮食。相反,其他国家的粮食生产都是个大问题,即便像加拿大与澳大利亚这样的国家能够做到自给自足,也是以传统农业为主,生产效率低下,导致粮食价格居高不下。

    由此产生的结果就是,中国与美国都把粮食当成了对外援助的战略物资。

    事实上,这与中美两国推行的总体战争策略有极为密切的关系。

    原因就是,中国与美国都需要利用盟国的人力资源,让盟国承担部分军事生产任务,从而减轻本国军事工业的负担。比如在东方同盟集团内,中国只负担了百分之四十的军事化工生产任务,其他百分之六十的军事化工产品由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与印度等国承担。如此一来,这些国家所能用于民生产业的人力资源就大大减少,从而不得不放弃一些劳动效率低下的行业。这其中,由以传统农业为主。结果就是,几乎所有盟国的农业产量在二零五三年都大幅度下滑,不得不从中国进口农产品,以确保国内的农产品市场供给量高于消费量。

    这里,就涉及到了中国的对外援助问题。

    根据战后公布的资料,仅在二零五三年,中国就输出了大约三亿吨物资,其中包括一亿三千万吨粮食。到二零五四年,仅粮食输出量就突破了三亿吨。到战争结束的前一年,更是高达八亿吨。可以说,到战争结束的时候,中国农业工厂生产的粮食,供养了东方同盟集团的二十多亿人。

    毫无疑问,这些对外援助肯定不是无偿的。

    说得简单一些,名义上大部分援助是无偿的,即接受援助的盟国,只需要按照中国分配的生产任务,完整战争生产工作,就能从中国获得援助。可实际上,具体的援助量,得由各个国家做的贡献决定。

    当时,中国在国务院外交部下,专门设立了一个战时对外援助处。

    这个部门的任务,就是评定各个盟国所做的贡献,以及产生的价值,从而让外交部在分配援助份额的时候,有一个直接的参考标准。

    当然,不仅仅是中国在这么做,美国也采取了类似的方法来援助同盟国家。

    这种直接援助,对任何一个国家来说,既是鼓励其投身战争的动力,又是促使其努力争取更高地位的主要原因。

    即便在战时,所产生的影响也非常显著。

    比如,在二零五三年的时候,中国输出的粮食并不足以填补粮食减产的缺口,要到二零五五年,东方同盟集团的粮食产需量才趋于平衡。结果就是,在二零五三年,除了中国内地市场基本上保持了稳定的粮食供应之外,只有巴基斯坦、斯里兰卡、泰国、马来西亚、越南与柬埔寨的粮食供应比较充足,而后面四个国家,本身就是产粮国,粮食缺口并不大,集团内的其他国家,都或多或少出现了粮食危机,印度的粮食缺口更是超过了一亿吨,导致大约两亿印度人处于饥饿状态。

    至于其他民生物资,也差不多是类似的情况。

    比如,在二零五三年底,因为供应短缺,一块香皂能在印度卖一百元人民币,在中国连一元都不到。

    从总体上看,要到二零五五年,东方同盟集团的民生物资产需才能达到平衡。

    在此之前,除了中国之外,其他国家都得为获得更多的援助而奋斗,也就得想方设法的战场上多做贡献。

    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派遣更多的军队参战。

    事实上,在二零五二年底,东方同盟集团就组建了“联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