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六十八章 暴风雪(第1/3页)  燃烧的海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戚凯威的大陆进攻行动原本计划在十一月底开始,只是受天气因素影响,被迫推迟到了十二月初。

    十一月下旬,欧亚大陆遭遇了自全球自然灾害之后,规模最大的一场暴风雪。

    这场暴风雪东起俄罗斯的远东地区、西到东欧的波兰,覆盖了欧亚大陆北部地区,从十一月二十六日开始,一直持续到十二月二日。在这七天内,局部地区的降雪量超过了五百毫米。有的地方,一夜之间的积雪深度就超过了一米。在十一月二十九日,新西伯利亚的降雪量更是达到了创历史记录的四百七十毫米。仅仅一个晚上,这座被战火彻底摧毁了的城市就被大雪淹没了。[.]

    伴随着暴风雪到来的是急剧降温。

    十一月二十六日,俄罗斯远东与西伯利亚地区的温度就骤降了十七度,夜间最低温度为零下四十二摄氏度。在十一月二十九日,位于图拉北郊的一座气象站测得了除全球自然灾害期间,有气温记录以来的最低温度:零下八十四摄氏度,而当天受暴风雪影响的其他地区的最低气温都在零下四十度以下。

    这是个什么概念?

    要知道,往常在这个时候,俄罗斯的平均气温在零下二十度左右,即便是最低气温也只有零下四十度。

    恶劣的天气,带来了非常严重的问题。

    当时,中国陆军的寒带冬季作战服是针对零下四十度的气温设计的,而极限使用温度也只有零下六十度。在气温低于零下四十度的时候,寒带冬季作战服的保暖效果就会降低,导致官兵不适。

    结果就是,在严寒中,官兵只能老老实实的呆在气温比较高的室内。

    事实上,就算解决了被服问题,大部分主战装备也无法在如此低的气温下正常使用,因为地面站平台的设计指标是在零下四十度以上,只有极少数极地型能在零下八十度的环境下正常运转。

    显然,中国陆军不可能为二十个集团军全部装备极地型地面战平台。

    当时,只有执行侦察任务的部队获得了极地型地面战平台,其他部队装备的都是普通的地面战平台。

    这还不仅仅是地面战平台的问题。

    在暴风雪的影响下,铁路肯定得停运。

    虽然利用风暴间隙,可以让运输机起降,但是大型电动运输机的极限使用气温也只有零下四十度。

    也就是说,气温再低的话,大型电动运输机就得停飞。

    相对而言,中国军队的处境还是非常好的。即便不能长期呆在室外,也至少有一间温暖舒适的卧室,而且大部分活动能在室内进行。更重要的是,电能供应不是问题,能够确保空调与供暖设备正常工作。

    在战线对面,美俄联军的处境就没有这么理想了。

    俄军自不必多说,因为扩军的速度太快,后方生产又跟不上,大约有百分之八十的俄军官兵没有领到冬季作战服装,穿的还是秋季作战服装,只能在里面加上一件羽绒服,有的甚至只有棉服。

    更要命的是,在如此恶劣的气象环境下,俄军还得应付神出鬼没的中国侦察兵。

    当时,获得了极地型地面战平台的侦察部队没有闲着,几乎每天都要出动,侦察只是次要任务,主要就是骚扰美俄联军。

    结果就是,驻守一线的俄军军官用枪逼着士兵去冰天雪地里放哨。

    很多时候,清晨去换岗的俄军士兵发现,在夜间执勤的岗哨已经被冻成冰棍了。大批俄军官兵,就这么被冻死在了哨卡上。

    到了最冷的十一月二十九日,俄军在室内也不安全。

    当时,俄军甚至没有足够的燃料用来取暖。

    为了应付严寒,俄军开始焚烧一切能烧的东西,包括搭建营房的木板、铺设在泥泞路面上的毛毡、甚至是牲畜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