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二十四章 内耗(第2/3页)  燃烧的海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投降的。

    也就是说,半数以上的澳军官兵,只要逮住机会就会投降。

    澳大利亚军民不想打下去,美军肯定是独木难支。

    事实上,美军与澳军的矛盾早就爆发了出来,而且不仅仅是基层的矛盾,在高层也有非常严重的矛盾。

    在二零五五年之前,最大的矛盾就是澳军要不要出国作战。

    虽然澳大利亚政府早就承诺向海外派兵,而且也这么做了,比如向大陆战场与中东战场派遣了二十个澳新师(由澳大利亚与新西兰军队混编而成的部队),出国参战的澳洲军人已经超过二十万,但是在澳军内部,反对出国作战的声音一直没有消失过,而且主要反对者就是澳军的高级将领。

    当然,澳军将领反对出国参战的主要原因不是不想打,而是觉得应该首先保卫本土。

    可是在基层,不愿意出国参战的澳军官兵占了绝大多数,而且主要原因就是不想在异国他乡为这场与他们无关的战争卖命。

    战后,很多人都认为,澳军士气低落,与宣传有很大的关系。

    要知道,在前两次世界大战中,澳军都是最能打的部队。比如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澳军是英国远征军(当时澳大利亚还没有独立,是英国的殖民地)中最强悍的部队,往往被派去执行最艰苦的作战任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澳军一直伴随美军作战,全程参与了太平洋战争,甚至还在诺馒底登陆之前就参加了北非战争,随后参加了欧洲战争,数十万澳洲军人战死沙场。

    事实上,宣传并非主要问题。

    问题的根源,应该是复杂的民族结构。

    在前两次世界大战中,澳大利亚的民族结构比较单一,白人占了多数,其余少数也以黑人为主。更重要的是,在白人中,盎格鲁-撒克逊人占的比例最大,宗教信仰上又以新教为主,而英国与美国就是主要的新教国家。也就是说,在民族成分、宗教信仰等方面,当时的澳大利亚与英美同根同源。

    到了这次大战爆发的时候,白人仅占澳洲人口三分之一多一点。

    显然,在民族成分复杂、宗教信仰更复杂的情况下,澳大利亚很难统一思想,也就很难形成共同的价值观。

    这一现象,在战场上表现得极为明显。

    比如,在非伤员澳军战俘中,白人只有百分之十出头,另外接近百分之九十的都是有色人种。

    说白了,澳大利亚的少数民族最不想打这场战争。

    当时,澳军与美军的矛盾,也主要集中在澳军少数裔官兵与美军之间,特别是亚裔与南亚裔官兵与美军。

    狭义上,亚裔指的就是东亚的黄色人种。

    要知道,在战场上,美军的敌人就是黄皮肤的中国军人,另外还有一些皮肤黝黑的南亚与中东国家的军人。

    显然,美军在本质上,不信任澳军中的亚裔与南亚裔官兵。

    反过来,澳军中的亚裔与南亚裔官兵同样不信任美军,特别是在遭到歧视之后,更是觉得为美国卖命是最愚蠢的行为。

    当时,驻澳美军已经与澳军发生了数十次冲突,有的还演变成了暴力事件。

    最严重的一次两军暴力冲突发生在二零五四年六月,起因是一名从所罗门群岛回到澳大利亚的美军军官在喝醉酒之后,与一群澳军的亚裔士兵发生争执,醉酒的美军军官在酒吧里开枪击毙了一名亚裔士兵,打伤了两人,然后乘同伴的车逃回军营。附近的澳军亚裔官兵听闻消息之后,当天晚上就包围了美军军营,要求美军交出杀人凶手。结果美军不但没有把凶手交出来,还把坦克开到军营门口,威胁要消灭围攻军营的澳军士兵。事态迅速恶化,在澳军宪兵赶到之前,双方已经交火,数十名澳军官兵被打死,美军也死伤十几人。最后那名肇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