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二四三章 风云上海滩(36)(第1/5页)  铁幕1925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二四三章  风云上海滩36

    吴安平插手国民党之“清党”行动,无论其态度如何,就具体事务而言,自然有些偏帮这件事极为秘密,无论西北还是上海之组织,对此事都一无所知,并不晓得己方突然多了一个大帮手但是,即便李大钊、李三立、瞿秋白等领导层知晓,也未见得就领情,李大钊或许还好些,他大致能够分析出吴安平的意图何在

    蒋介石、吴安平做这些事时,似乎根本没将那点力量放在眼中,不管在谁看,这都未免有些太过小瞧其实,无论蒋介石还是吴安平,都未敢小瞧,但两人立场虽各有不同,却都深信国民党右派之“清党”行动必定成功,原因便在于他们都清楚,现阶段的貌似强大,但内部却仍未整合成铁板一块

    对阵的双方,一方强大且坚决,另一方相对弱小且犹疑,强大一方有备而来,弱小一方虽不是全无防备,却意识不到事情的严重性,如此,自然不问便知对抗的结果会是如何

    今年二月,上海中央局在讨论共产国际第七次全体会议决议时,以瞿秋白为首一方,同以陈独秀、彭述之为首的另一方,发生重大分歧

    当时,瞿秋白无情批判了陈独秀等人对大资产阶级和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的机会主义策略会后,瞿秋白离开上海到了汉口在他影响下,在汉口的中央委员,瞿秋白、项英、张国焘和李立三成立了汉口中央局,与陈独秀、彭述之等所谓的机会主义一方,展开了党内斗争

    这种党内斗争,其实是一种路线之争陈独秀认为二次的时机还不成熟,倾向于与国民党右派妥协,继续积累之力量,而瞿秋白则坚持若国民党右派不妥协,则应与之展开坚决斗争实际上,瞿秋白的看法是正确的,陈独秀并未意识到,若不改变策略,则双方立场之冲突根本无法调和

    三月底,实际国民党右派及蒋介石分裂国共的企图已经暴露上海方面,双方冲突虽加剧,局面仍能维持,但在其他地方,却已经有很不妙的苗头出现此时,江西的赣州总工会委员长陈赞贤,已遭北伐军杀害,另外南昌、九江等地国民党左派控制的市党部,也均遭捣毁和解散

    这种情况下,人的情绪自然加激愤

    上海区委正式决定,要“随时随地准备武装与右派军队发生总决斗”虽然决议的态度很坚决,但当时在上海的陈独秀、彭述之等人,却对蒋介石仍充满幻想,试图以各种让步来安抚国民党右派,维持国共之联合,以保证大仍能继续下去这种愿望很美好,但又很幼稚,致使上海乃至中央,错过了组织力量与蒋介石对抗的最后机会

    汪精卫回国,突然莅临上海,虽是蒋介石始料未及,但…应急办法及随后汪精卫与陈独秀联合发表的《告两党同志书》,实际非但并未令局势缓和,反使国共都不满意,进一步加剧了局势的恶化

    在看来,陈、汪宣言实际通篇是在为蒋介石辩护,意味着陈独秀、彭述之等领袖已经向国民党投降,这不仅在原则上是有害的,而且严重妨碍着同国民党右派的斗争,很大程度上蒙蔽了党员及工人,很可能使这些人意识疏忽,看不到蒋介石等之行动行为,对大产生的危害

    确实是这样,因内部存在路线之争,致使中央领导面对危机,根本没有提出同国民党右派斗争的具体方式和方法,仍旧在主张继续北上北伐,而不是东征讨蒋

    李立三、瞿秋白、项英、张国焘等在武汉的中央委员,都对中央、特别是对陈独秀的政策表示强烈不满他们不赞成同蒋介石妥协的政策,反对以和平方法克服危机,认为必须尽快召开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来解决当前的问题  这时,在武汉的共产国际代表、中央委员和湖北区委的成员组成联席会议,临时行使中央最高职权作出决议,决定成立一个常务委员会,并选举瞿秋白、谭平山、张国焘为常务委员,同时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