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章 大闹东石(修改版)(第1/3页)  红扇白衣传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章大闹东石

    在东石县于南八里外有一条河叫白木河,白木乡就位于白木河的拐弯处。有一个小码头就建立在这弯道上,因此南来北往的船只都会在这个码头靠岸,稍作休整和补给,然后再继续上路,因此白木乡虽然是个小乡村,但是繁荣的程度却一点也不输给一些小的县城。

    因为今天是赶集的日子,今天的白木乡显得格外的热闹,人流如织,信步闲游的文人墨客,行色匆匆的脚夫商贩,沿街叫卖的小贩地摊,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在白木乡有一条街叫百酒街,这条街街如其名基本上整条街都是酒肆客栈,远远的就能闻到阵阵酒香。三金酒楼就坐落在百酒街的街道口上。

    在三金酒楼的一楼,左手边靠窗的位置上坐着一大腹便便的中年男子,这男子年约四十,圆脸短眉,八字胡。衣着考究,头戴紫纱金边缀玉片方帽,身穿檀紫暗纹花黑宽边绕金丝绫罗,脚穿乌黑牛皮短靴。此人叫刘太元是从事丝绸贩卖的,他的船队经常在这里下船休整补给,每次刘太元都会来这酒楼用餐,稍作休息。

    这时刘太元点的饭菜已经送上来,刘太元刚刚吃没几口,就听到旁边一声音说道:“这位大爷您要听曲不?”刘太元抬头一看,发现前边站着俩人,一个白须老者和一个红衣女孩。那老者应该有六十多了,须发灰白,额头刻着数道沟壑般的皱纹。身穿着洗成灰白的打满补丁的粗布衣,左手握着一把油亮的胡琴。红衣女孩就低着头站在老者身后,那女孩十来岁的样子,绑着一大辫子,身上穿着一件猩红洒黄花布长衣。看来这卖唱的老者和小女孩应该是爷孙俩。

    刘太元想了一下,一个人难得清闲,一个人吃饭的确有点乏味,于是就问道:“嗯,那你们都会些什么曲?”那老者连忙笑着说道:“都会,都会,不知道老爷您想听什么的?”刘太元一时也想不到有什么特别想听的,就说道:“这……你就唱拿手的吧。”老者应了一声,就拉过旁边的小长凳坐了下来,左手架起胡琴,揉弦,拨弦。右手把弓子一拉,分弓,跳弓,飞弓,在那老者娴熟的技巧下胡琴就发出了悠扬的声音,那小女孩站定后,掌握好节奏,手一摆,小嘴一张就唱了起来。

    这小女孩虽然年纪尚小,但是唱功了得,假嗓,喊嗓,吊桑都都唱的有模有样的。刘太元就边吃边晃着脑袋听着,听到兴起了还时不时的附和着哼上一两句。不知不觉间一首曲就唱完了,而刘太元的饭也吃完了。

    刘太元从怀中掏出数枚铜钱递给老者,同时对老者说道:“这女娃是你老人家的孙女吧?唱的很好啊。”老者急忙起身双手接过,连声道谢,说道:“多谢大爷夸奖,没错这是我孙女。”刘太元见天色尚早就跟老者拉起家常来了,说道:“不知道老人家你怎么称呼?听你老人家的口音不像是本地人。”那老者说道:“没错,我老家在江南东道润州。我姓柯。”然后指着身旁的小女孩说道:“我的孙女叫柯月泉。”

    唐朝的行政区是道和府建制的,道下设州、府,州、府下再设县。唐初贞观年间,将全国划分为关内、河南、河东、河北、山南、陇右、淮南、江南、剑南、岭南等十道。开元年间又将山南、江南各分东西,并增置京畿、都畿、黔中道,形成十五道的格局。开元末年,全国共有州、府三百二十八座,县一千五百七十三座。

    刘太元道:“润州那地方不错啊。说到润州就想那的封缸酒,蟹黄汤包了,呵呵……”刘太元对着一直站着的柯月泉接着说道:“来来,坐下,别站着。”柯月泉闻言就望了柯老汉一眼,柯老汉就说道:“既然这大爷说坐,你就坐下吧。赶紧谢谢这位大爷。”柯月泉就欠身说道:“谢谢老爷。”然后就在柯老汉旁边坐了下来。刘太元对柯老汉说道:“你孙女才这么小,怎么也带出来四处流浪呀?风吹日晒的这么辛苦。怎么不让她呆在在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