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四章 潜在的巨大威胁(第1/2页)  新二战风云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十二月十日,北线战时完全展开的第四天。楚思南穿着厚厚的军大衣,手持望远镜,静静的站立在前沿战壕的斜坡上,仔仔细细的查看着对面德军师防线。

    在这四天时间里,北方面军在东西两线的进攻节奏很快,借着大风雪和瀑寒的掩护,东线北进的部队,已经将兵锋推进到了彼得罗扎沃茨克南部远郊地区,并在奥涅加湖区舰队的掩护下,在该地区构筑起了三道防御阵线。在西线,由洛杰伊诺耶波列向北推进的部队,也已经于日前摧毁了芬兰军在索尔塔瓦拉南线构筑的防御阵地,此时正在准备转头向东迂回,包抄彼得罗扎沃茨克芬兰主力守军的北方退路。

    战争进行到这个地步,基本上是完全按照北方面军指挥部制定的战略构想推进的,从现在起,到对苏军卡累利阿集群实现最后的战略合围,想来已经仅仅是朝夕的问题了。

    不过在这种情况下,楚思南的心理却是变得愈加不安起来,目前他所考虑的问题很多,而考虑得越多,心里就越是不安宁,在他看来,在大的战争环境下,苏军的破绽似乎还有很多。

    首先说,最高统帅部方面否决了他所提出的,在南千岛群岛阻袭日本海军舰队主力的战役建议,统帅部的将领们,在这件事情上的认识出奇的一致,他们都认为在这种西线战况还不明朗的局面下,对日本发动主动地进攻是错误的。统帅部在给楚思南的回函中提到,对日作战是必然要展开的,但是却决不能在目前这种情况下展开,东线的战役,必须在向后拖延五到六个月。这一方面是为了集中精力应付德军在西线的进攻,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观望美国方面的态度和对日作战的决心。

    对统帅部方面的决议,楚思南感到很无奈,他知道,站在苏联的国家利益角度上考虑,统帅部的做法无疑是最稳妥而保险的。但是站在战局的角度上看,提前一步摧毁日本的海军主力,限制其在南太平洋地区的军事扩张,无疑是最有利于尽早结束整个二战的方法。

    而除了对远东战场的担心之外,楚思南也在担心北方面军作战的后顾之忧。

    自八日起,楚思南便从整个北方面军作战的战况情报上,察觉到了令人不安的因素,而在这其中最让他感到毛骨悚然的,显然就是芬兰卡累利阿集群在这一线作战的动向了。

    自从东西两线的北突战役打响之后,北方面军的战略企图就已经显露无遗了,在这种情况下,楚思南考虑,如果他自己是芬兰军指挥官的话,那么他所下达的第一个命令,绝对会是壮士断腕,主动撤离这个即将被苏军合围起来的地峡战区。

    而在事实上,芬兰卡累利阿集群并没有采取这种策略,甚至与此相反,他们还把南下支援的挪威集群也拖了进来,重兵陈列在彼得罗扎沃茨克以西、以南的地峡走廊地段。这种态势给人的观感,就是芬兰人要在这里同苏军的北方面军决一死战了。从目前双方的兵力对比来看,楚思南相信如果芬兰指挥官不是疯子的话,他就决不会选择在这个关头同兵力数倍于己的苏军决战。

    如果不是为了寻求决战,那他们的意图又是什么?楚思南苦思良久,又对照军事地图,才稍稍察觉到一点不太可能出现的战争预兆。

    从目前的作战态势图上看,芬兰军要想有所图谋,唯一的可能性就是突破苏军在斯维里河一线上的防守,然后将战线南推到别洛耶湖水网地区,从而对莫斯科北方防线构成威胁。不过这样一来,这支芬兰集群就等于是绝对深入的孤军,在它的周围,苏军集结着整个北方面军,还有列宁格勒方面军、沃尔霍夫方面军以及西北方面军一部。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的南突计划即便是成功了,也离最后的覆灭之日不远了。寻求北方的德军集群呼应?这一点似乎也很困难,因为在拉多加湖沿岸地区,德军北方集群仅仅有一个十八集在同列宁格勒方面军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