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面前这位黑发碧眼的姑娘,楚思南的心中有太多的感慨。比娅特丽莎巴顿,这个名字已经足够让楚思南联想到一名二战英雄了,更何况艾森豪威尔还言明过,这个女人是他好友的女儿。
如果说美国二战英雄中,还有一个人的威名可以超过艾森豪威尔的话,那就只能是而且注定是乔治巴顿;如果说美国二战英雄中,还有一个人能够得到斯大林的夸赞,那就只能是乔治巴顿;如果说美国二战英雄中,还有一个人是以悲剧落幕人生,那同样也是乔治巴顿;如果说美国二战英雄中,还有一个人未能落叶归根,而是同自己曾经指挥的士兵葬在了一起,那个人仍旧是乔治巴顿。
在楚思南看来,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只有巴顿才是真正的、不折不扣的、科班出身的军人,他具备了一名职业军人所应具备的一切元素 ̄ ̄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他具有卓绝的军事指挥才能,对于进攻有着痴迷一般的偏好,对他来说,只有进攻才是军人勇气的最佳体现,而进入战壕防御,则是懦夫的表现。他的性格粗鲁暴躁,口不择言,“狗杂种”、“狗娘养的”,是他最喜好的口头禅,他用这些口头禅去激励部下士兵的斗志,而他的士兵也用这些口头禅来招呼他。对于美军第三集团军的士兵来说,巴顿就是胜利的象征,“他就像上帝一样。他地咒骂能够令陷入泥泞的坦克车与不知所措的坦克手爬出困境,重新赶上队伍。”
正如巴顿在面对他所指挥的第三集团时,所做的一次战前动员演讲那样:
“……二十年后,你会庆幸自己参加了此次世界大战。到那时,当你在壁炉边,孙子坐在你的膝盖上,问你:‘爷爷,你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干什么呢?,你不用尴尬地干咳一声,把孙子移到另一个膝盖上,吞吞吐吐地说:‘啊……爷爷我当时在路易斯安那铲粪。,与此相反。弟兄们,你可以直盯着他的眼睛。理直气壮地说:‘孙子,爷爷我当年在第三集团军和那个狗娘养的乔治巴顿并肩作战!,”
的确。巴顿永远都是如此的粗俗,但是他所领导地军队,却永远是那么的勇往直前、士气高涨,以至于美第三集团军,成为了二战英美联军中地一个神话。
斯大林曾经对红军参谋长毫不掩饰的夸赞这支部队:“像第3集团军横跨法国地进军,对红军来说是不可想象的,而且肯定是做不到的。”
即便是敌人 ̄ ̄德军的一些将领。也毫不掩饰对巴顿的欣赏。
作为巴顿的宿敌,有着“沙漠之狐”称号的隆美尔,就曾经说过:“在突尼斯,美国人为他们取得地经验付出了昂贵的代价,但收益不小。美国将领在那时就已经显示出他们在战术调遣方面是很先进的了,虽然我们直到在法国才目睹巴顿集团军在运动战中取得的最惊人的成就。”
冯龙德施泰特在面对德国记者采访的时候。毫不隐讳地宣称:“巴顿才是出类拔萃的呢!”
赫尔曼巴尔克将军,作为曾经指挥德军g集团军群,在齐格菲防线对付第3集团军的指挥官。也坦率地说:“巴顿将军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杰出地战术天才。我至今仍将曾与他对抗看做是一种莫大的荣幸和难忘的经历。”
就是这样一位军功彪炳、性情粗暴但是却个人魅力无穷的将军,却在战争结束后,因为落进了记者的圈套,最终被削夺了他原本所应该拥有的军权,最终落得个客死他乡。这位将军最终没有实现他的夙愿 ̄ ̄“死于最后一场战争中的最后一颗子弹。”他死于一场车祸,死后被安葬在卢森堡哈姆美军烈士墓,那是二战美第三集团军六千阵亡将士墓地,老将军死后也算得尝所愿,永远的同他的老部下呆在了一起。
对于真正的军人,楚思南无疑是崇敬的,无论对方是站在那一个阵营,又或者有着什么样的立场,因为他始终坚信一点,那就是“军魂无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