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益壮色心不衰的皇帝探为惊容给瞄上了,才发展出这段不伦之恋的。
又这个个爱好全民体育运动的总领导,是为“上有好看下必有甚焉”,据说长安里的无数豪门世家,都蓄养有自己的马队、从骑手、球童、球仆、跑腿一应俱全,每到诸元佳节时令国庆,都是各出奇能,逐技以庆。
而此次皇帝老爷子突然想在成都打马球,则纯粹是千秋节后心血来潮的余兴节目。根据高力士的说法,自从北方连胜捷传,还都有望,老皇帝的心情大为好转,平日罢停了大部分的节庆活动,也因此稍事恢复一些,象这新春前例行马球运动,既然皇帝有这个心,大家也要想方设法的凑这个趣,出人出马乃至亲自出赛。
只是让我郁闷的是,连御史中丞韦家老大,门下侍郎方佐那样平时看起来文弱风骨的文官,也能上马挥杆如飞的控缰击球一点都不含糊,显然是平时驭轻就熟的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而那越来越胖的连走路都似乎要喘气的高力士,上了马背也是健身如飞的,平时也没少练的样子。
而我赶鸭子上阵,强化训练的唯一成果就是,一段时间内,我家后院附近大街上的行人,都养成了喜欢昂首看着天空,饶着走路的习惯。
没办法,之前没接触过这东西,上手了才知道有多麻烦,比赛用球是多孔空心,仅如拳大,是用质轻而有韧的木料制成的,外边涂上朱色或瑞兽彩绘,击打时回在空气中发出响亮的声音。不但在颠簸的马上,目标难有准头,而且由于多孔空心的不规则结构,使得力度和方向都不好控制。
而打马球的棍子叫“球杖”、“鞠杖”。由于球棍顶端的弯曲部分形如阴历月初的“半弦月”,古代诗歌又常用“月杖”或“初月”来形容它。质地为木制或藤制的,杖头裹以牛皮以防磨损,颇有些近代曲棍球的味道,只是骑在马上打,难度不知道变态了多少。
一般赛制分为单,双球门两种。单球门是在一个木板墙下部开一尺大小的小洞,洞后结有网囊,以击球入网囊的多寡决定胜负,个人表演的娱乐性大于多人竞技性;
而双球门的赛法,则与现代的曲棍球等运动相似,有木框球门,以十二人之数为一队,展开对抗,以击进对方的球门为胜,也有中军、前锋、左右卫、殿后之说最讲究协调配合,比赛内容也更加白热化。
只见那华美堆陈绣衣朱胯的殿中、宫内省队,满目眩眼朱鸟纹披的成都武学士官队,雉尾飘舞,盔冠扶摇的龙武军风字奇兵队等等,各逞其能于场下奔逐追竞,只听的人呼马嘶,击球的嗵嗵声,球杖挥舞的呼啸声,马球飞滚翻撞的哗锒声,骑影错落中,随着一潮高过一朝的观众呼声,越发的紧锣密鼓高昂亢锐。
因为马球对抗属于一项相当惊险、激烈的活动,所以要求竞技者不仅具备强壮的体魄、高超的骑术与球艺,更要有勇敢、灵活、顽强、机智的素质。
后世最著名的那幅章怀太子墓中《马球图》画上,二十多匹骏马飞驰,马尾扎结起来,打球者头戴幞巾,足登长靴,手持球杖逐球相击。
但真正亲眼活生生的表演,看起来却要觉得比壁画中的轻描写意的竞技,更残酷激烈的多,不乏在白热的拼突中,被飞撞抽打下马来的,随又被乱蹄践踏成重伤乃至死亡的例子。
只是因为这球场上表现,很容易让皇帝留下深刻印象,酷爱生命在于马上运动的老皇帝,往往还喜欢将优胜者召对赐饮,恩赏有加。是以,深刻或者良好的印象,往往也代表了可以预期不错的将来与前程。
因此往往激烈激烈的比赛也会演变成各种势力代表充满火药味角逐竞争的斗场,谁在皇帝面前的表现最好无疑谁占了上风,虽然不乏死亡伤残的例子,却总有无数人打破头,为门人子弟谋这个在皇帝面前争相竞技演艺的机会,当然,如果刚好两个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