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百七十六章 纷扰和打算(第1/6页)  幻之盛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七十六章 纷扰和打算

    一身深绯色的新绣衣,还没穿热的陈太忠,陈公公很快就陷入莫名的烦扰中。

    早先时候,因为李辅国一干人等犯宫作乱,大部分党羽都受到了清算,只有极少数人,被留用了下来,

    陈太忠无疑是个幸运儿,他虽然也和众多的宫中人一般,靠抱着那位李大公公的粗腿过活,但是因为身份过于卑微,也没有机会参合到高层次的密谋,成了被遗忘的角落,待到宫中兵变时,他不明里就见事不好,直接躲进臭烘烘的马厩里,躲过了那些阉党的抓差,因此也成为他不肯阿附那些逆党的重要凭据。

    再加上,

    那些同辈的公公,不是死于宫中之乱,就是被平乱的士兵所杀,活下来的,也很难逃过事后清算。倒是他为了保命,把马厩锁了起来,以至于那些阉党事败出逃时,居然找不到多少可以用的车乘,最后只跑出去一个李辅国。这个稀里糊涂的功劳,也被算在他头上,待到新皇登基,宫中缺少有经验的老人,第一天开大朝的时候,居然找不到足够人手来侍御。

    于是他又涨了数级,从司掌舆盖的殿中省尚辇局,一个勉强入流从八品下的奉舆班头,一跃成为司掌飞黄,吉良,龙媒,騊駼,駃騠,天苑等大内闲厩,正七品上的尚乘局左奉御。手下听事奔走的班头,大小公公,闲仆杂役,也有数百人,甚至还有数十名武装防阁。

    因此,他现在也跻身内五外六的宫内局主管阶层,虽然排名还是相当靠后,但勉强可以被叫上一声陈大公公,在宫里占有一间自己的私人宫内宅。

    但是令他烦恼的是,位置拔高了,也要不可避免的要面对宫内的新格局。

    名义上宫内省的大首脑,内侍袁思艺要兼理上皇那儿的勾当,常驻在大明宫里,基本很少管省内的事情,因此,省下的几个大公公们都有些想法。

    首先是那些太子旧邸的老人,以内侍少监闻季为首的东宫内官人数最少,但几乎把持了皇帝身边最紧要的差事,不过他们对大内事务不甚熟稔,目前还没有出彩的表现。

    其次是殿中少监鱼朝恩、羽林护军中尉程元振、三宫责检使宁致远等人为代表,这些在关键时刻拥戴过太子的内臣,他们继承了前朝的遗泽和人脉,对外自成一体,相互之间又有竞争,算是相当强势的存在。不过他们身上多少有阉党旧部的烙印,所以新君登极以来,一贯低调不扬。

    最后也是数量最多的,从前朝沿用和提拔的那些新进公公们,不过这些人地位普遍不算太高,没有明显的立场和倾向,也没有强力的领头人物,群龙无首各有打算,分成好若干个小群体,或结好外臣,或亲近某位嫔妃,暗中相互叫着劲。

    毕竟,自从阉党覆灭后,好些内侍、内常侍,中常侍的位置都空悬着,不免有些想头。

    他的位置不是最紧要,也不是最有油水的,但也无法独善其身,到了这个位置,寻常的钱财对他的意义越来越小,从数量开始追求质量的转变。不满足于买几个女人充门面,找一个良家子来做主妇。

    “陈公公。留步”

    “姚中使。”

    看见这个人他可不敢托大,赶忙回礼道

    宫中的纷纷扰扰,这可难得能够独善其身的一位,不过这种中立,也是针对他背后那位交好的那位府上而言。那位长公主殿下,连袁总管也不敢轻易招惹的魔星。再加上他很有些自明,也不什么争权,因此人人也乐意和他结个善缘。

    “有些前些年的事情要请教。”

    长安梁府,随着中元佳节临近,家里采办过节所需的各种什物,到处充斥着忙碌的味道,

    似乎是突然做了母亲,宋堇瑜原本清冷的面容,也变的有些活泛起来,作为一个新人的疏离和隔阂,也少了许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