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百一十六章 指挥戎虏坐琼筵2(第1/6页)  幻之盛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七百一十六章指挥戎虏坐琼筵2

    阿姆河绿洲上,

    营寨间旌旗飞舞,壁垒森严,刁斗号角声绵延不绝,营前军阵,气势如山,间隙疏松有序,保持了足够的进退攻防伸缩空间。~~士卒面目洋溢着久经沙场的自信和勇毅。烈日炎炎,旗舞襟飞,人马肃然不动,队型严整。尤见百战之师,动若脱箭,立若横枪。

    我已经在这停留了五天,在穿越沙漠中的穆尔加布河河洲走廊之前,在情报咨询和后勤上,进行最后一步的整合和准备。

    河中,或者说索格迪亚那,汉语简称粟特真是好地方,这是我一路过来的最大感受,气候适宜而土地丰饶多产,地上地下资源丰富,还有大陆商业往来之暴利,以及因为吸收东西方先进技术,而发展起来的门类齐全繁多的手工制造业。还能从南方山地和北方草原得到优质的良马和骑兵。

    几乎比得上号称天府之国的剑南三川,某些方面更胜之,如果不是其中夹杂着大片的沙漠戈壁,还地处东西方交流的四通八达之地,隔三差五就要被迁徙过境的外来民族车上一遍,改宗换血的话,就此发展处一个独特而深远的文明,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割据发展种田暴兵攀科技树的好地方。从贵金属的金银铜,欲石宝石矿,到基本工业资源的煤、铁、铅、锡、盐卤、石膏、丹砂、硫磺、硝石、明矾、磁土、都有相对充足的产能和开采历史渊源,而且大都是易于开采的浅层乃至露天矿。

    无论是古代的大月氏人还是后世的西辽残孽,这些被东方的纷争驱逐出来的失败者,在这片土地站稳脚跟后,都得以休养生息重新发展起来,成为一个争霸区域的强大政权。

    但另一方面,这却又是充满分裂苗头的土地,自然地理条件将中亚地区分割成一个个生态和不同规模经济循环的绿洲和河谷,中间间隔着大片干旱不毛的沙漠、雪山和高原,对不同地区民族和宗教上的交流和融合,很容易造成阻碍。因此在外部大国势力强力介入之前,历史上长期陷入四分五裂是一种最正常的常态了。

    作为跨地区的统治者,传达政令和维持军队后勤的难度也随之水涨船高,而作为单独绿洲发展起来的政权,也很难再这种情况下,供养起一只足够数量,而具有大区域内压倒性力量的军队。在生产力和社会经济水平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前,这几乎是难以打破的现实。

    哪怕是作为前任征服者的大食人,也要严重的依靠和借助当地贵族和领主来实现统治。因为相对封闭和割据的地理,也造就了当地相对稳定和固化的贵姓豪族世袭传承,各具特色的风物民俗,在这种历史积累下来的强大惯性之下,往往很难被外力所影响和改变。

    凭借这种传统,他们也得以在地区频繁政权更迭的站队中,以相对较小的代价,继续维持自己的地位和权势。他们世代居住在城镇和堡寨里,掌握着大量的土地,垄断水利,cào纵商业活动,奴役治下的农民

    因此唐人的到来对这片广大地区的人民,未必不是好事,打破民族、宗教和地域的藩篱,结束地区性的纷乱和争斗,带来先进的文化和更优越的统治秩序,更好的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因为在当地,虽然有发达的水利设施和历史悠久的农业技术,但是大小割据的小邦君、贵族、德赫干、地主和商业豪强,却造成大量资源上的重叠和làng费,比如在泽拉夫善河的同一条小支流上,因为人为引水灌溉的需要,足足设立了七个水闸,分属于不同的领主,如果方圆百里内的当地百姓,想要使用这些水利设施,就要缴纳相应的费用,或是承当繁重的劳役。

    而这些水闸之类的设施,既是他们垄断当地生活生活命脉的重要依据,往往也是对过往商旅收取税费的关卡。而当地贵族豪强之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