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一十九章 文化观影热潮(第2/4页)  大亨万岁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谦自导自演玩票拍摄,会成为唐谦首部“烂片”的媒体和影评,却是在《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首映典礼之后通通没了声音。

    虽然《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票房成绩还没有出来,但看过电影的那些尖酸刻薄的家伙,或者是听其他看过电影的人说过这部电影的种种之后,都没敢再胡乱开腔,因为没有任何一个看过这部电影的人对这部电影提出过不是,也没有任何鸡蛋里挑骨头的人,所有看过电影的人,都一致认为,《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充满阳光和希望,感人至深,情感表现手法细腻,它要不火——很难,真的很难

    很多参与了《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这部电影的媒体记者和影评人都觉得,唐谦这一次恐怕真的能够做到用一部纯正的台湾电影,扛起台湾电影票房大梁了。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这部电影恐怕真的会创造出奇迹,在没有“市场”的情况下创造出市场

    ……

    除了媒体记者和专业影评人,以及电影从业人员对于《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这部很有希望将台湾本土电影市场用一部纯正台湾本土电影来打开的电影,热火朝天的展开讨论之外,由于从电影首映开始就在台湾造成一股观影热潮,数以千万计的影迷对于这部电影想要说的话,想要表达的看法实在太多,很多台湾娱乐媒体,包括非娱乐媒体,都破天荒的开专栏,或者开节目,专门给这些影迷一个对《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这部电影抒发*感的渠道。

    ……

    “柳晴珊这个名字,虽然素未谋面,但熟得跟住在隔壁的姑娘一样。

    多好,这一生都有一个人这样念着你的名字,自己念不够,还要拿着大喇叭念给全世界听,生怕别人不知道——“柳晴珊,我喜欢你”

    1999年,程枫25岁,柳晴珊也已经嫁作人妇,我觉得他未必对柳晴珊再有什么波澜,只是强调自己喜欢柳晴珊已经成为一种习惯,成为一句话。

    从16岁开始,说了9年,就算那句话是“我是猪”也能催眠到脑海里深信不疑。

    当这种催眠变成习惯,“柳晴珊”不再是一个人,而是一种信念,每天早上睁开眼睛有了理由,努力有了方向,人生有了意义。

    不管何时何地,那三个字像一句咒语,在心底念着就会浑身充满力气。就像高中时足球队的男生,把喜欢的女生名字缩写绣在球服后面,背在身上迎着风发足狂奔,好像从此可以所向披靡。

    因为……喜欢上对的人,身上会发光

    谁都发过光的吧,哪怕现在变老了,发福了,神情麻木了,没有梦想了,但一想到多年前发过光的自己,还是会傻傻地就露出会心微笑吧。

    所以我们走进电影院,未必是来看程枫和柳晴珊的故事,我们不过是穿过这个黑暗的电影院去找寻曾经的自己。

    我喜欢拍青春片的人,我喜欢唐谦这样的导演,他们都不甘心只用回忆抵抗余生,于是为自己造了一架时光机,重演,定格,铁证如山。

    每当青春的乡愁又犯病时,拿出来看一次便是解药。

    唐谦……他做到了

    唐谦……为我们所有怀念青春,喜欢青春,拥有过美好青春的人做到了”

    ——《青春,是一种病》

    ……

    “我以为我会感动到哭,其实没有;我以为看完电影后会细琢电影的细节,其实也没有。

    看完电影,我无心回顾荧幕上掠过的精彩,因为只是纠结于电影勾起的青葱回忆。我的故事没有电影那般精彩,但并不妨碍我把自己的青春投射进去。

    我的那些年,并没有同学上课打,没有跟老师对抗而受罚,也没有被大声骂过“幼稚”或者“大傻蛋”……这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