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百七十七章 “实战”厉害,学术强悍!(第2/3页)  大亨万岁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都是场面,对人对事无态度,‘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算什么态度?写得好,是文笔好,只是才子,而非小说家。读者也是看热闹,三百年的叙事传统,味道恶极……”

    “恶味延续到影视,大众没有反胃,仍乐此不疲。人类发明的最邪恶的东西是资本主义和官僚主义,因为让人变得邪恶;人类发明的最无聊的东西是‘文字狱’,因为让人变得无聊。多尔衮把文字狱一起,一个民族的心态就扭曲了,不讲是非,只求混日子了……”

    “混日子的主要方式之一是看热闹。八国联军屠北京的时候,好些北京人高兴坏了,四处看杀人的热闹,其中一人写了《王大点日记》,记录了大伙的兴致勃勃。可悲在于,这类人不是汉奸,他们是普通人。价值观混乱的时候,人们只剩下看热闹。《丑陋的日本人》一书写美国大兵在街头强奸日本妇女时日本民众看热闹的情况,竟然说日本人的群体特性是没有命令不行动,只要有一个日本人喊‘兄弟们上’,街头民众就会一拥而上,将美国兵干掉--作者不愿意谈日本战后的精神空虚,日本电影《人证》讲的就是‘喊了白喊’的情况,人们没动,价值观混乱的人只会呆呆地看热闹……”

    “我们之所以不能在电影里讲一个好故事,不是不聪明,不是没学问,是我们对价值观不感兴趣。看《故事》一书,可知不能混事,故事的本质是辨是非,无结论的故事不是没是非,而是将不同价值观并列给观众看,让观众去辨……”

    “一个故事的最激动人心处,是价值观的冲突。历史上许多武侠片的价值观是不值一辨的,如‘别人欺负你,要不要还手?没本事报复,难道发发火,也不行么?’陈真只为争取一个发火的权利,便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这样的英雄人物在故事原则上是不成立的,但在宣传语上成了‘不可超越的经典’……”

    “被评为武侠片大师的胡金铨有史学素养,有极高的绘画审美力,能拍出诗情画意,但他的巅峰之作《空山灵雨》展露了诸多禅宗典故,甚至拍了以女色修禅的宏大场面,一堆和尚看一堆女人洗澡,但结局竟然把纷争祸端--书法烧了,解决人贪念的方法,不是点化人心,而是毁可贵之物,高僧是个‘怕事’、‘图省事’的市井小人……”

    “可以玩女人,不能留墨宝,‘眼不见为净’算什么价值观?才子是‘可以成名句,不能成名篇’。只爱看热闹的人,是拍不出好电影的。大多数武侠片是不良心态的宣泄,难见到令人尊敬的人品,难见到值得思考的人格,与传统文化中的优质部分相隔遥远……”

    ……

    唐谦在给北影学生讲课,言辞间很有学术范儿,这也让北影在场的刘主任等领导看得频频点头,觉得华语电影界超人气偶像导演唐谦果然名不虚传,不仅电影“实战”厉害,对于电影学术理论的研究,也是透彻得很啊!!!

    ……

    “日本历史小说和武侠小说大家司马辽太郎一有机会就宣讲‘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上最愚蠢的事’,资本主义对日本的改造,带来福利,但毁了文化和人心,得不偿失--将这一信息告诉大众,他几乎视为自己的使命……”

    “明治维新在日本完成了,有反思的余绰,清廷一直想学明治维新,多次改革均没成功,我们没得到足够的好处,所以也不会预计其坏处,思维给压住了,至今在影视作品里难有个正确的认识……”

    “科技,在武侠电影历史上是个贯穿的春梦,各路英雄都意淫战胜之。武侠电影的软肋是,枪一出现,武功就不成立了。武功如何对付枪?以轻功对付枪;趁人没开枪之前,把枪掰坏;敌我双方的子弹打光了,是比武的理由;或是有一个热爱中国武术的外国高官,嘱咐手下‘不要开枪’;或是法律规定不能用枪……武功到底能不能对付枪?这是百年前义和团的思考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