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百一十三章 从吴宇森透视港片(第2/3页)  大亨万岁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日本的动漫便毫不吝惜地自毁形象,即便写的是一个剑圣、棋圣,这个至高无上的人物在耍帅之后,会突然尿急起来,或是变成了一坨屎,参见《棋魂》、《浪客行》。日本动漫的这个特点,内地七零一代之上的人都会不太适应,因为自小受的教育是‘贯彻始终’的完整性,最容易打动我的是朝鲜,除了金正日没有帅,算是微有瑕疵,朝鲜近乎十全十美,而港人与日本动漫一拍即合,周星驰承认他‘无厘头’的灵感,多是来自于日本漫画……”

    “中国男女私奔,是一逃万里;日本男女私奔,则是去跳海。地方小了,便容易自毁,这是生存的惶恐。香港也是局促之地,丧失了传统的大陆无法承担其精神依托,日本的惶恐必然会感染香港,但港式的惶恐比日本浓烈。如果说日本的价值颠覆,还维持在‘无伤大雅’的小比例上,香港则呈现出彻底恶俗化的特点……”

    “而好莱坞商业电影的定义,是‘一种工业、一种艺术、一种精神力量’,我们近年的大片只是将其作为一门生意。尼采用来批判瓦格纳歌剧的理由,几乎可以照搬来批判中国的大片。第一,那不是音乐,那是做戏,瓦格纳以舞台效果取代了音乐;第二,小心天才,这是个掩饰自己没素养的词汇。大众通过追捧瓦格纳,来掩盖自己看不懂传统歌剧……”

    “中国的商业电影,嫖客心态太重了,自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拍商业片以来,至今如此。在消费上占有它,在心理上鄙夷它,这是嫖客对妓女的心态,也是导演们对观众的心态。我们是把老百姓当作最粗俗的蠢货,觉得是几招就可以摆平的,所以二十年来,我们的商业片都是在向外国偷招,把几部好莱坞电影中的经典桥段拼凑在一起,觉得就是商业片了,可以取信于投资方,自己也自信了……”

    “有的剧作书上描述的好莱坞,容易带来错觉,觉得好莱坞类型片就是几招法宝。所以中国的电影‘凑招’的多,我们去谈投资的时候,最常用的套话是,‘我这剧本,这段用了《特洛伊》的情节,这段用了《阿甘正传》的情节。;投资方听了很高兴,’你这么一说,我对你就有信心了’……”

    “我们觉得凑招的模式是向好莱坞学的,但真实的好莱坞一线电影是不凑招的,在其剧本创作的时候,一个点子被其他影片用过,便会舍弃不用。好莱坞不变的不是点子,而是故事类型,故事类型就是情感的模式,情节为何要曲折?因为情感不是一蹴而就的……”

    “我们只注重刺激场面,而忽略了它产生的过程,自然做不好商业片。西方故事的精华在发展段落,因为这里变化最多,我们不去研究,只爱学人家的,自然会有问题。香港电影比我们早几十年做商业片,早有凑招的风气,一直在偷好莱坞的桥段,因其结合了本地风情,固然取得了成功,但‘不学发展学’的毛病一直有。看香港的电影,往往发展段落不是系统化地演进,而是并列上几件事,来凑够时间……”

    “香港电影总是显得松散,因为普遍欠缺布局能力,所以就在每一场景上竭尽视觉效果,以局部视觉弥补整体构成的不足,然后以一个华丽来救场,一把赢回来,周星驰的《大话西游》就是靠结尾赢了北大学生……”

    “当然,如果香港电影的这种反故事的散漫,因为每一场戏都很精彩,也自成美学,名为‘串珠’。虽然结构薄弱,但每场戏都有趣味,就像一条串起来的珍珠。吴宇森拍《英雄本色2》失败了,但他的《四海》则是一部串珠的好片。《倩女幽魂》、《黄飞鸿》系列都是串珠……”

    “电影是形象的艺术--也是最容易受形象干扰的艺术。视听魅力,是双刃剑,许多导演都维持不好‘形象魅力与剧作内涵’的平衡,即便经典如《英雄本色》……”

    “此片在剧作上,周润发扮演的小马哥十分空洞,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