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百四十三章 唐老师解析商业电影至胜法宝(第2/3页)  大亨万岁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据爱丽思-沃克获得普利策奖的同名长篇小说改编,讲述的是佐治亚州的黑人姐妹西丽和耐蒂从小就被分开,多年后终于团聚的故事……”

    “《紫色》的故事不再像以往斯皮尔伯格电影中那样,有一个强烈的贯穿始终的戏剧冲突,而更多的是意识流式的生活展现。影片中的所有内容都是乌比-格德堡扮演的黑人妇女眼中的世界,包括她看到的别人的生活。除了主角西丽在大部分时间里成为沉默的在场者以外,大幅度的时间跨度也使得影片不再是令人感到喘不过气的紧张,从而引领观看者腾出时间对影片主题进行深入的思考……”

    “在场景的处理上,斯皮尔伯格尽可能地使黑人妇女生活的空间与现实生活靠近,同时又充满炙热的情感。在那像被涂了油漆一般的乔治亚州的大地上,每匹马都闪着光泽,每头牛都膘肥体壮,每朵花都在盛开,生长于其间的黑人姐妹,像土地一样淳朴,她们的欢乐与悲辛充满了西部生活的质感……”

    “身为犹太人的斯皮尔伯格在谈到《紫色》时说,因为我是犹太人,所以我觉得我有资格拍这部片子,作为一个孩子即便我可能像所有孩子都会做的那样夸大了这种痛苦,但同黑人所遭受的种族歧视一样,我始终是一个从童年时就强烈地感受了反犹太主义的歧视的人……”

    “然而斯皮尔伯格在《紫色》中尝试的艺术电影手法,显然没有其在商业影片中展现的电影手法更令人尊敬。更为糟糕的是,斯皮尔伯格对黑人给予的极大同情使得这部影片失去了起码的冷静……”

    “《紫色》公映后遭到了一致的攻击,有的影评人甚至挖苦斯皮尔伯格说,这部电影每个镜头都装扮得花里胡哨,每个场面都被弄得极其夸张,导演对于黑人妇女激情洋溢的表现,再一次肯定了原著作者所要挑战的价值观念……”

    “对于这些评论,斯皮尔伯格感到懊丧和反感。显然主要原因在于他精心拍摄的这部艺术电影并没有打动关注这部电影的人。《紫色》票房成绩一如既往地优秀,并且获得了十一项奥斯卡奖提名。但是最后这部电影却没有获得一个奥斯卡奖项。为此深感愤怒的华纳兄弟公司甚至在一家专业刊物上发表广告声明说,本公司为《紫色》的导演斯皮尔伯格没有得到应有的承认而感到愤慨和惊愕……”

    “《紫色》之后,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斯皮尔伯格又开始拍摄了一系列商业片,但这些影片都没有实现这位导演追求的目标,那就是拍摄一部具备个人风格的有创建的艺术片……”

    “历史永远是公平的,1990年代初,一个能使斯皮尔伯格成为真正的大师导演的机会出现了,这就是《辛德勒的名单》。实际上早在1982年,斯皮尔伯格就买下了犹太作家托马斯-基尼利的小说《辛德勒方舟》,为了拍摄这部电影,他已经做了整整十年的准备,现在时机终于成熟……”

    “斯皮尔伯格经常称自己是一个美国东海岸郊区的产物,但在文化上,他则是典型的犹太教徒。《辛德勒方舟》的作者托马斯-肯尼利经常开玩笑地说,他那张脸简直就是一张‘古代的波兰地图’……”

    “小时候的斯皮尔伯格经常受到反犹太主义的侵扰,学校大厅里突然砸向他的硬币,成为了他童年伤痛记忆的一部分。所以当身为犹太人的斯皮尔伯格遇到《辛德勒的名单》时,一部伟大的电影其实已经成功了一半。这将是一部真正能够打动斯皮尔伯格也能打动全世界的电影。这将是一部民族罹难的史诗,它内部蕴涵着宗教式的关怀和对生命的极大悲泯……”

    “1993年,影片在奥斯威辛集中营的所在地波兰开始拍摄。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法西斯对犹太人实行民族灭亡政策,大批犹太人被送往位于欧洲东部的集中营。《辛德勒的名单》的主人公奥斯卡-辛德勒是一个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