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百零九章 冯氏电影(第2/4页)  大亨万岁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后面读到一些更新的、不同凡响的内容……”

    “冯小刚的第一部贺岁片《甲方乙方》基本上是一个小品风格的东西它根据七个小人物的不同梦想大致分为七段式:第一个段落是战争梦,描写的是英达饰演的小书贩,梦想统领千军万马驰骋疆场的故事。英达饰演的这个人物恰恰是一个典型的“个体户”,而他的梦想和趣味与他的个体户身-间的距离却是天差地别。我们很难想象,一部好莱坞电影当中会出现一个英达式的人物,在西方的喜剧当中,喜剧人物要么是小人物经历奇迹,要么就是主角本身无所不能。如若一个人身份卑微但却梦想统治世界,那这个人不是变态就是疯子,绝不可能如同英达一般拥有一个基本正面的形象。看过这个“战争梦”的段落,相信很多人会在觉得很好笑的同时,对于他的梦想产生真诚的认同感。因为在我们这个国家里,在几十年的时间内,一个普通人想要在战争中成为一个威震寰宇、万人拥戴的英雄,从来都不会被视为是荒唐变态,而恰恰会被视为一个值得鼓励和学习的有志青年。

    当然,冯小刚的电影绝不是那种革命英雄主义的电影,他极为强烈地关注当下同时代的中国人的生活状况和精神状况,他敏感地发现了在新的时代当中,那些崇高的理想和残酷的现实之间存在的深深的断层。个体户的身份和英雄的梦想,在同一个人身上纠葛在一起,在可笑的同时,我们也能深深感受到一种人在获得自由之后的迷茫和无助。更为有趣的是片中“好梦一日游”公司的四个人对待英达所饰演的这个人物的态度,他们首先是极为能够理解英达的这个荒唐梦想,其次是尽己所能帮助英达实现梦想。在英达和好梦公司之间,不存在精神境界的高低之分有的只是最为亲切平等的关怀,至于这种平等则来源于创作者与他所创作的人物之间的平等关系。我们相信冯小刚和英达所饰演的人物一样在少年时代拥有过类似的战争英雄梦······”

    “除了英雄情怀之外,我们还会发现冯小刚电影中的这些主人公,都是生活中的睿智的思想家。《不见不散》中的刘元就是典型代表。一件再普通不过的小事经他嘴里说出,马上就有了直达本质的趋势。实际上《不见不散》中的刘元是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中的李东宝的延续。而《编辑部的故事》则是冯小刚编剧的作品。李东宝和刘元一样,总能够说出一连串能够在瞬间令人恍然大悟的名言警句,用“口吐莲花”来形容他们的口才实在是有点将之庸俗化了,因为那些密集的语言背后,确乎有某种深邃的思想在支撑,但那种思想到底是什么呢?却又很难用哲学的方式将之表达—实际上也不可能表达。囡为刘元和李东宝的睿智并非从学术书籍中得来而是实实在在的生活的赋予。冯小刚没有上过大学,自然也就没有经过所谓的系统的、学术的训练,但这并不表示他们的思想深度会比那些惯于以学术研究的态度看待世界的人来得浅显——起码在他的内心深处绝不会因此妄自菲薄。实际上很明显的事实是,冯小刚的电影里面有“反精英文化”的立场。并由此创造了冯氏喜剧另一个主要的特点。葛优饰演的一系列角色,也全都没有上过大学,基本属于自学成才,在火热的生活中锻炼成长的先进典型,这些人物在生活中汲取了超越旁人的智慧并从自身出发在对于这个世界的认识上形成了完整的体系。思想性结合于生活在底层的“个体户”身上,而这一点显然也符合“只有劳动人民才是最智慧的”这一通常意义上的表达。而冯小刚自己也显然经常会有意无意地标榜自己是同样的人。

    如果我们将《不见不散》视为是《甲方乙方》的延续的话实际上也未尝不可。因为《不见不散》的故事讲述的也是一个在那个年代里中国地上开始崭新的生活。然后,她遇到了葛优饰演的刘元——这是一个在美国生活多年的老油条,一个梦想破灭之后随遇而安的流浪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