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百零三章 习惯(第2/6页)  大亨万岁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有自己的人生目标,不是为了报答父母的恩情长大,为了养育孩子而老去……当一切结束了,总要有点什么是属于自己的……很可惜,这样想的人太少了,就连我的同龄人都是……没有什么应不应该我们的生活不是本来就是这样的嘛?他们说道。不让他们操心他们又能干什么?他们能干很多事情,只不过习惯了以前的生活,没有给自己一个机会。中国有很多人是属手推车星座的,一辈子都有人推着他,没有人推的时候就突然不知道自己该往哪里走赶去干什么……我觉得这样的人很可悲,但是又没有办法责备他们。

    大概在这个残酷的社会,老爷子也就只能靠自己心里的武学之道来慰藉自己冰冷的心了

    最怕的不是你是错的或者别人不承认你是错的

    最怕的是

    你知道大家都没有错

    却还必须要辛苦拼命的作对

    这就是生活给我们的罪难解的谜题

    最后的时候,在监狱里儿子搂着爸爸哭,”背井离乡这么多年,从念书到艰苦奋斗,不就是为了有一天能够把您接过来一起生活~~“的确,我们有的时候的确是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不知道自己真的要什么……知道的,最后又不知道真的能到达自己想要的东西……

    我们是想着这个目标进发了,但是能不能到达……就……

    尽人事就好晓生质问美国妻子,父亲爱我和我爱父亲已经构成我生命中的一部分,为何你不能理解?天真的晓生同志,你的出场表现,从最初的努力撮合,到最后的妥协退让于现实就说明了你太天真,以为自己有弥合这巨大文化鸿沟的神力,待发觉现实残酷时却闭上眼睛让现实来安排你的选择。我们不应苛责这些海外奋斗的华裔才俊们。他们在拼杀中已肩负太多的责任重担,面临被现实恶作剧地摆弄要求做出那“经典”的几难选择——落水的妻子、孩子、老母(或老父),你先救哪一个?——他们闭眼抓阄式的选择可以理解。

    我于此并就改变世界的时代。ang之前在纽约大学电影学院拿到了大学生电影节的金奖杯。而后却闭目塞听隐忍了六年家庭宅男的生活。我不知道对于一个本就不时兴高产的导演而言,六年的时光究竟多少烦闷难挨。不过转念想来,看完《饮食男女》还是会有些许释然。那一道道色泽鲜润味香俱全的菜肴,不是普通的厨艺躬行所能造就的。这么说来,ang的蛰伏,也是用心积累的“窥伺”。

    我不想说王佳芝的多重人格改变了故事的结局,抑或是……的爱情多么沉郁动人。那都是后话了,那都是李安立足于中国影坛开始世故开始圆滑又坚守一点自我品格和骄矜的“处世”作了。不错,缱绻的对白,惶惶的压抑,或许这些确令我感怀喟叹,只是比起这部处女作,过于成熟的编排与粉饰,隔岸观火的滋味就越强烈。

    在ang的意象里,“父亲”这个概念根深蒂固。郎雄就是他脑海里父亲的形象标杆。《推手》里也是一样。父亲住到了纽约的豪宅,物质条件上品内心却孤独无依;中国父亲与美国儿媳的矛盾恶化,儿子晓生却在两人之间踟蹰困惑,力求化解又无法触及根本:语言不通,文化差异。玛莎嫌老父在家打扰她专心写作,父亲为此也很无奈,他只有寄托晓生,希望儿子能够理解他的苦衷。郎雄扮演的父亲确实真切到位:古稀老人的沉着淡定,沟通未果的忧愁眼神,面对孙子时的慈爱童真,维护尊严时的不由分说……包括那每一次蹙眉的皱痕,都会令我的心随之揪起。

    有人说,ang对中国文化太过熟悉了。郎雄的步履,更是体现了道家根源的特质:从容,中庸,睿智。无可厚非,这样的论断足够大气。我却想说,ang比起大师更像是一位诗人,诗人就有他更多的情绪与内在。他的每一个角色都是有体温的。抵至人性最软弱部位又不忍戳穿制造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